传统草药
-
黄芪片 /正北芪片 M (12oz/盒)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 性味归经 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 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色素脱垂、慢性肾炎、糖尿病、口疮久不治疗。 【食疗方】 1、黄芪茶 原料:生黄芪60~90克,大枣30克。 做法:加水煎煮30分钟后,可反复使用。 功效:此方可抗压补气,利水退肿。 2、黄芪汤 做法:黄芪100克,人参、白术、肉桂各50克,捣成粗末,每次服用去10克,加姜、枣,水煎后,渣温服。 功效:此方以黄芪、人参补气,白术健脾,肉桂温阳;适用于中脾脾属虚寒、中气不足、食少无味、大便溏泻者。 3、黄芪养生汤 做法:黄芪12克、枸杞9克、红枣9克,煎汤,每日服用。 功效:另外可增强免疫力、防癌抗老;可补气健脾、降压降脂。 4.补虚正气粥 做法:黄芪30克,人参10克,大米90克,白糖。将黄芪、人参切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入砂锅煎沸,煎出浓汁后将汁取出,再在参、芪锅中加入冷水如上法再煎,并取汁。将上述药汁合并后左右两份,早晚各用一份,同大米加水煮成粥,粥后加白糖食用。 服法:早、晚餐空腹食用,5天为一桑拿。 功效:补元气,健脾胃。适用于五脏虚衰、久病赢瘦、心慌短气、体虚自汗、慢性泄泻、脾虚久痢、肥胖不振、气虚浮肿等一切气血衰虚之症。 如何鉴别黄芪 在选择黄芪时,首先要看外观,优质黄芪肤色,而加工过的劣质黄芪外观颜色偏白。尤其是黄芪在成熟时被采摘下来用硫熏过的,争取白净、美观,但这种黄芪不仅功效全无,而且对人体有害。 其次,由于黄芪含有糖分,存放时间过长会轻微变质,如果长期储藏仍保持不变质的黄芪,则很大可能是经过糖熏过的。 鉴别优劣黄芪还可以通过手抓的方式,好的黄芪在手上会团在一起,而且不会碎,松手之后又能够自然松散,这说明黄芪本身质量上佳、不干湿,且保存的也比较理想。 通过这三点可以快速鉴别优劣黄芪。当然,一分钱一分货,在购买黄芪时,一定不要贪图小便宜,只有选好的黄芪,才能发挥出它的功效。 黄芪 M/正气片/黄芪 (12 盎司/盒) 黄芪具有多种健康益处,包括增强免疫力、抗衰老和抗炎作用。人们认为黄芪可以延年益寿,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疲劳、过敏和感冒。它还可用于治疗心脏病、糖尿病和其他疾病。 黄芪是一种天然膳食补充剂,可用于治疗各种健康状况。例如,它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纤维肌痛和糖尿病。一些黄芪支持者利用它作为心脏保健品。他们声称它可以预防心脏病。它还可用于帮助改善整体虚弱。 黄芪被认为可以刺激免疫系统。它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在体内,自由基会损害细胞,并与许多与衰老相关的健康问题有关。然而,目前还没有完全阻止自由基的方法。支持者还说,黄芪可以刺激脾脏、肝脏、肺脏、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它还用于治疗骨关节炎、哮喘和神经疾病,以及降低血糖和血压。 来自制造商: 本品为豆科植物黄芪的根。春、秋二季采收,洗净,晒至六七成干,切片。性味甘、微温;入脾、肺经。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排脓解毒,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盗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疡久不愈。 食疗 黄芪茶 原料: 生黄芪60—90克,大枣30克。 加水煎煮30分钟即可饮用,可反复使用。...
- $44.99
- $44.99
- 单价
- 每
-
【功效】 山栀子具有泻火除烦的功效,可清泻三焦火邪,对于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它能清热利湿,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病症,使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山栀子还能凉血解毒,可治疗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等。此外,山栀子外用还能消肿止痛,对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别称】 黄栀子、山栀、白蟾等。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 【营养价值】 山栀子含有栀子苷、去羟栀子苷、藏红花素、藏红花酸等成分。栀子苷具有抗炎、抗菌、解热等作用;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等具有抗氧化、保肝利胆等功效,对保护肝脏、改善心血管功能有一定益处。 【储存方法】 干燥储存:将山栀子放在干燥通风处,避免潮湿环境,防止发霉变质。可放置在室内通风良好的地方,必要时使用干燥剂保持干燥。 密封保存:把山栀子装入密封袋或密封容器中,减少与空气接触,防止氧化和虫蛀。可选用玻璃瓶、塑料密封袋等容器,密封好后置于阴凉处。 【用法用量】 煎服:一般用量为6 - 10克,常规水煎服。若用于治疗热病心烦,可与淡豆豉同用;治疗湿热黄疸,常与茵陈、大黄等配伍。 外用:适量山栀子研末外用,可用于治疗扭挫伤痛,常与乳香、没药等配伍,用黄酒调成糊状外敷。 【注意事项】 脾虚便溏者慎用:山栀子性寒,容易损伤脾胃阳气,脾虚便溏者使用可能会加重腹泻症状,故应慎用。 不宜过量服用:过量服用山栀子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还可能对肝脏造成一定损伤,所以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避免过量服用。 【搭配食疗】 山栀子粥 材料:山栀子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山栀子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3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然后将粳米放入药汁中,煮至米烂成粥。 功效:具有清热泻火、利湿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小便短赤等病症。 山栀子茶 材料:山栀子5克。 做法:将山栀子洗净,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浸泡10 - 15分钟后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多次。 功效: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适用于心烦口渴、湿热黄疸等症状,有助于缓解烦躁情绪和改善湿热体质。
- $18.99
- $18.99
- 单价
- 每
-
原个大生地 生地黄 L(16oz/) 性味 味甘;苦;微寒 策 为玄参地黄的块根。用于热病渴渴,内热消渴,骨蒸劳热,温病发斑,血热所致的吐血,崩泄,尿血,便血,血虚萎黄,症晕心悸,血少经闭。 經脈 归心经;肝经;肾经 主治 滋阴清热,凉血补血。主热病渴渴,内热消渴,骨蒸劳热,温病发斑,血热导致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虚萎黄,症晕心悸,血少经闭。 使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赤可熬膏或入丸、散;或静脉后捣绞汁饮用。 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禁令 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 生地 (16 盎司/包) 地黄是传统中药中常用的草药组合。地黄用于治疗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肥胖症、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血虚”(贫血)、发烧、骨质疏松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和过敏症。 这是未加工的生地黄,性寒、味甘、苦。它入心、肾、肝经。……它也入心、肾、肝经,据说能补血养阴。……有两种制剂:生地黄,称为生地黄,熟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都滋阴养血;然而,生地黄更多地用于散热,使身体产生更多的液体,而熟地黄更多地用于滋养身体,当阴虚寒湿导致体内热太多或干燥时。 味甘、苦、微寒 功效【消炎】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块茎,用于热病烦渴,内热消退,骨蒸劳损,热病斑疹,血热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虚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失血,经闭等症。 入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凉血养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剂,10~15g,大剂量可达30g;或煮膏或丸或散,或捣烂浸饮。 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脾虚泄泻、胃虚纳呆、胸膈痞闷者慎用。
- $19.99
- $19.99
- 单价
- 每
-
辛夷花 16oz 木笔花、望春花、春花、木兰、紫玉兰、白玉兰、二月花、广玉兰 性味 辛;性温 策 为木兰科植物望春玉兰、玉兰、武当玉兰等的干燥花蕾。祛风,通窍。治海水,鼻渊,鼻塞不通,齿痛。 經脈 肺经;胃经 使用量 内服:煎汤,3~10g,宜包煎;或入丸、散。 外用:缩短,研末滴鼻;或提高用水滴鼻。 注意禁令 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芎藭为使。恶五石脂。畏菖蒲、蒲黄、黄连、地图、黄环。 ②《本草经血经》:凡气虚人忌,脑痛属虚火炽者忌,齿痛属胃火炽者忌。 ③《本草汇言》:气虚之人,虽偶感风寒,致诸窍不通者,不宜用。 玉兰花 / 辛夷花 16oz 玉兰芽茶可用于治疗鼻塞、流鼻涕、感冒、鼻窦痛、花粉症、头痛和面部黑斑。两餐之间饮用可缓解感冒/流感季节和过敏不适。它是鼻炎片的成分之一。 性味辛温 为木兰科植物望春木兰、武当木兰的干燥花蕾。 用于祛风通窍,治头痛,鼻塞,牙痛。 入肺、胃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可入汤剂;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敷鼻,或用其蒸馏液滴鼻。 注意事项: 避免在发烧、长期口渴、盗汗、心悸时使用 气虚、血虚、脑火痛者忌用, 胃火旺盛引起牙痛者忌用。 气虚的人,即使感觉寒冷,也不应使用它
- $23.99
- $23.99
- 单价
- 每
-
【功效】 木瓜具有舒筋活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腰膝酸痛等症状,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问题,是改善风湿性疾病的常用药材。 它还能和胃化湿,对湿浊中阻导致的呕吐、泄泻、腹痛等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胃功能不佳、体内湿气较重人群。此外,木瓜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消化酶,具有消食作用,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改善食积不化、食欲不振等状况。 【别称】 宣木瓜、皱皮木瓜、川木瓜、铁脚梨等。 【性味归经】 味酸,性温;归肝、脾经。 【营养价值】 木瓜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有助于保护视力,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增强免疫力。其含有钙、铁、钾等矿物质,钙能强健骨骼,铁对预防缺铁性贫血有益,钾有助于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和体内渗透压平衡。 此外,木瓜含有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酸,能刺激胃液分泌,增进食欲。木瓜蛋白酶、凝乳酶等生物活性成分,在食品工业中可用于肉类嫩化,在医药领域能辅助消化、抗炎消肿,同时木瓜含有的齐墩果酸、熊果酸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作用。 【储存方法】 干燥储存:将木瓜放置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潮湿环境,防止发霉变质。可以放在通风的室内架子上,或使用干燥剂保持干燥环境。 密封保存:把木瓜装入密封袋或密封容器中,减少与空气的接触,防止氧化和腐烂。密封后置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若为新鲜木瓜,还可冷藏保鲜,延长储存时间 。 【用法用量】 煎服:一般用量为6 - 9克,常规水煎服。在治疗风湿痹痛时,常与威灵仙、桑寄生等药材配伍;调理脾胃时,可与藿香、茯苓等搭配使用。 食疗:可将木瓜制作成甜品或煲汤食用。如木瓜银耳羹,取适量木瓜、银耳、冰糖,炖煮后食用,有滋补养颜的功效;木瓜排骨汤,将木瓜与排骨炖煮,味道鲜美,能起到滋补身体、促进消化的作用。 外用:鲜木瓜适量捣烂外敷,可辅助治疗跌打损伤、痈肿疼痛等,但外用相对较少见,主要以内服为主。 【注意事项】 过敏人群慎用:部分人群食用木瓜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过敏体质者应谨慎食用,若出现过敏反应,需及时就医。 孕妇慎食:木瓜性温,且含有的某些成分可能对子宫有一定刺激作用,孕妇食用可能存在风险,故应谨慎食用,如需食用建议先咨询医生。 避免过量食用:木瓜味酸,过量食用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胃酸过多、胃痛等不适症状,且其性温,大量食用易引起上火 。 【搭配食疗】 木瓜雪耳羹 材料:木瓜1个,银耳1朵,冰糖适量。 做法:银耳泡发后撕成小朵,木瓜去皮去籽切块。将银耳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煮至银耳软糯,加入木瓜块和冰糖,继续煮10 - 15分钟即可。 功效:具有润肺止咳、美容养颜的功效,适合肺燥咳嗽、皮肤干燥者食用。 木瓜鲫鱼汤 材料:木瓜半个,鲫鱼1条,姜片、葱段、盐适量。 做法:鲫鱼处理干净,木瓜去皮去籽切块。锅中倒油,放入鲫鱼煎至两面金黄,加入姜片、葱段和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5 - 20分钟,放入木瓜块继续煮10分钟左右,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能健脾和胃、通乳下奶,适合产后乳汁不足、脾胃虚弱者食用。
- $11.99
- $11.99
- 单价
- 每
-
精制丹皮 16oz 牡丹皮 牡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条丹皮、洛阳花 性味 苦、辛,微寒。 策 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主治热入血分,发斑,惊惊,吐、衄、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症瘕,痈糜,扑损。 經脈 归心经、肝经、肾经。 主治 清热凉血,和血消瘀。治热入血分,发斑,惊厥,吐、衄、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症瘕,痈损伤,跌打损伤。 使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 注意禁令 血虚有寒,怀孕及跨越过多者慎服。 食疗方 1.橘叶丹皮肝 橘叶10克,丹皮10克,羊肝60克,佐料自助。前二味与羊肝加水共煮,肝熟后切片加佐料,作正餐之辅助菜食之。 功效:疏肝理气,清热凉血。 2.柴芍丹皮炖瘦肉 柴胡6克,丹皮6克,白芍10克,瘦猪肉30克,佐料自助。柴胡、丹皮、白芍分别与瘦肉共炖,至肉烂,加佐料自助。饮汤食肉。 功效:疏肝解郁,柔肝清热。 牡丹皮/丹皮 16oz 牡丹皮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活血、消瘀、清热、排脓的功效。牡丹皮有利于循环系统健康、促进肝功能健康并有益于免疫系统。 性味:苦、辛,微寒。 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主治血热内热、点滴出血、癫痫、吐血、衄血、便血、骨蒸、闭经、疮疡、痈疽、跌打损伤、眩晕。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血虚寒证、孕妇、月经过多者应谨慎使用,并听从专业建议
- $19.99
- $19.99
- 单价
- 每
-
【功效】 在传统认知与部分研究中,辣木籽具有多种潜在功效。其富含的营养成分有助于补充体力、缓解疲劳,增强身体活力。辣木籽被认为对肠胃功能有调节作用,能够促进消化,改善食欲不振、轻微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在代谢调节方面,有观点指出辣木籽中的活性成分或许可以辅助调节血糖和血脂水平,维持身体代谢平衡。同时,辣木籽含有抗氧化物质,可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对提升机体免疫力也可能存在一定积极影响。不过,目前辣木籽的部分功效仍缺乏足够的临床研究验证,其确切效果有待进一步科学论证。 【别称】 鼓槌树籽 【性味归经】 味甘、微辣,性温;归肝、脾、胃、肾经 【营养价值】 辣木籽营养成分丰富多样。它含有优质蛋白质,包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能够为身体提供重要的营养支持,满足机体生理活动需求 。矿物质方面,钙、铁、钾、镁等含量可观,钙有助于维持骨骼强度,铁对预防缺铁性贫血意义重大,钾和镁则在调节心脏功能、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此外,辣木籽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维生素,维生素A有益于保护视力,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增强身体抗氧化能力,减少细胞氧化损伤。同时,辣木籽还含有辣木素、异硫氰酸酯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潜在的生物学功能。 【储存方法】 将辣木籽放置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防止因潮湿导致发霉变质,影响品质和功效。 使用密封容器或密封袋进行保存,尽量排出容器内的空气,减少与氧气接触,防止辣木籽氧化,保持其有效成分的稳定性。 若需长期保存,可将密封好的辣木籽放入冰箱冷藏室,温度控制在0 - 5℃左右;若环境湿度较大,可在储存容器中放入食品级干燥剂,进一步保持干燥。 【用法用量】 直接嚼食:食用时先剥去辣木籽外壳,建议从1 - 2粒开始尝试,嚼碎后饮用大量温开水。一般每日食用不超过5粒,根据个人身体反应适当调整食用量。 泡水饮用:取2 - 3粒辣木籽拍碎,用开水冲泡,浸泡5 - 10分钟后饮用,可反复冲泡3 - 4次,直至味道变淡,以便充分摄取其中的营养成分。 搭配食用:可将辣木籽与其他食材搭配,如在制作果蔬汁时加入适量辣木籽,或与茶叶混合冲泡。但搭配时需注意食材兼容性,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辣木籽性温,过量食用可能导致上火,出现口干舌燥、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应严格控制食用量,避免长期大量食用。 孕妇、哺乳期女性及婴幼儿身体较为敏感,不建议食用辣木籽,以免影响自身及婴幼儿健康。 对辣木籽过敏者禁止食用,若食用后出现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就医。 辣木籽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需食用辣木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影响原有病情或与正在服用的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 【搭配食疗】 辣木籽蜂蜜水 材料:辣木籽3粒,蜂蜜适量。 做法:将辣木籽拍碎,用开水冲泡,浸泡10 - 15分钟,待水温降至40℃以下时,加入适量蜂蜜搅拌均匀。 功效:具有润肠通便、滋润咽喉的功效,适合肠道干燥、便秘人群,以及经常咽喉不适者饮用,可缓解肠道和咽喉不适症状 。 辣木籽绿茶饮 材料:辣木籽2粒,绿茶5克。 做法:辣木籽拍碎,与绿茶一同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闷泡5 -...
- $26.99
- $26.99
- 单价
- 每
-
柴胡 16oz 柴胡,红柴胡,柴胡,红柴胡 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 性味 苦,微寒。 策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 經脈 归肝经、胆经。 使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外用:远程,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禁令 真阴亏损,肝阳上升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 ②《医学入门》:元气下绝,阴火多汗者,误服必死。 ③《本草经疏》:病人虚而气升者忌之,呕吐及虚火炽炎上者,法所同忌。疟疾非少阳经者忌食。 【食疗方】 柴芍丹皮炖瘦肉 柴胡6克,牡丹皮6克,白芍10克,瘦猪肉30克,佐料自助。柴胡、丹皮、白芍分别与瘦肉共炖,至肉烂,加佐料自助。饮汤食肉。 功效:疏肝解郁,柔肝清热。
- $29.99
- $29.99
- 单价
- 每
-
淡竹叶 16oz 竹叶门冬青、迷身草、山鸡米、金竹叶、长竹叶、山冬、地竹、淡竹米、林下竹 性味 甘;淡;寒 策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茎叶。 治热病口渴,心烦,小便赤涩,淋浊,口糜舌疮,奶乳肿痛。 經脈 入心经、肺经、胆经、胃经。 主治 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治热病口渴,心烦,小便赤涩,淋浊,口糜舌疮,奶乳肿痛。 使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注意禁令 无实火、湿热者慎服,体虚有寒者禁服。 淡竹叶草本植物、淡竹叶 竹叶的一些健康益处包括: 平衡体内胆固醇。竹叶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抗肿瘤。... 舒缓排尿。 ...... 促进整体康健。...... 治疗胃病。...... 保持皮肤健康。...... 促进头发和指甲的健康。...... 预防出生障碍。...... https://bambooproductsdepot.com/health-benefits-bamboo-leaves/ 竹叶茶: 缓解因严重热病引起的持续口渴症状 缓解口腔溃疡和排尿疼痛 味甘微,性寒。带叶的干燥茎枝,长30~60厘米。茎淡黄色,中空,扁平,圆柱形,直径1~2毫米;节节分明,鞘于茎内,沿缘有白色长柔毛。叶片披针形,皱缩卷曲,长5-20厘米,宽2-3.5厘米,青色或黄绿色,无毛或两面被柔毛,脉平行,有明显的小横脉,浅而弱。 以色绿、叶大、柄少、无根、有花穗者为佳,入心、肺、胆、胃经。 功效:清心消炎,去烦,利尿。竹叶可用于治疗发烧,口渴,心烦,小便赤涩,浑浊,口腔溃疡,肿胀,牙龈疼痛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剂,9~15g。 注意事项: 无实火或湿热者慎服,体质虚寒者不宜服用。
- $9.99
- $9.99
- 单价
- 每
-
知母 16oz 蚳母、连母、野蓼、地参、水参、水浚、货母、蝭母、芪母、提母、女雷、女理、鹿列、韭逢、儿追草、东根、苦心、儿草、水须、昌支、蒜瓣子草、兔子油草、山韭菜、羊须根、穿地龙、虾草、马马草、淮知母 性味 味苦;性寒 策 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經脈 肺经;胃经;肾经 主治 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使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宜生用;入肾降火滋阴宜盐水炒。 注意禁令 胃脾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知母,知母 / 知母 16oz 由于知母具有滋润和凉爽的功效,它可以缓解内热过多和干燥的症状,如发烧、口渴、烦躁、脉搏加快、咳嗽、牙龈出血、盗汗、失眠和潮热。在中医中,该草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充血性发热、高烧、慢性支气管炎、过度出汗、喉咙干燥、咳嗽、头晕、腰痛 健康益处: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肺结核、少尿、高血压、口腔溃疡和/或牙龈出血 味苦;功效;性寒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它用于治疗发烧和糖尿病,炎症性关节疼痛,肺热咳嗽(痰黄浓稠),大便干燥,小便困难。入肺、胃、肾经。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润燥,滑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宜生用;入肾降火滋阴,宜盐水炒用。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便溏者忌用
- $14.99
- $14.99
- 单价
- 每
-
三七/ 田七片 S (4 盎司/包) 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的块根。 。 88-92片/ 4 盎司 性味 甘微苦,温。 經脈 入肝经、胃经、大肠经。 主治 止血,散瘀,消肿,定痛。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症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凝血,痈肿痛。 注意禁令 孕妇忌服。 【食疗方】 1.鱼凤田七方 黄花鱼鳔甜点、三七末3克、黄酒甜点,黄花鱼鳔用香油炸脆,压碎为末,每次5克,与田七一起用黄酒冲服。每天1剂,连服15~20为1救援。 本方可用于食道癌患者之血瘀内结型。 2.鸡蛋三七汤 三七末3克,鸡蛋1只。藕汁1小杯,料酒半小杯。鸡蛋打入碗内,加入三七末、藕汁、料酒,搅匀,加水搅拌均匀,放锅内隔水炖熟。当点心食用。 功效:补血活血止血。主治血虚血瘀引起的吐血衄血、血色紫、夹血块等。 3.灵芝三七饮用 灵芝15g,三七粉4g。将灵芝补充,放入砂锅,加清水中东,浸泡2小时,煎煮60分钟,取汤送服2g三七粉。锅中加上清水餐具,煎煮40分钟,送服剩余的2g三七粉。每日1剂,早晚各服1份。 功效:益养心,活血能脉。主治心虚夹瘀导致心痹心痛、形寒肢冷、唇舌发紫、脉涩或结代等。 三七片(小片)/ 三七(4盎司/包) 明代,三七的价值比黄金还贵,是中药珍品。 三七用于止血或减缓出血。流鼻血、吐血或咳血、尿液或粪便带血的患者有时会服用三七。三七还用于缓解疼痛、消肿和降血压。 三七用于治疗胸痛(心绞痛)、中风和脑出血、血管脂肪堆积、心脏病和某些类型的肝脏疾病。 来自制造商: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块根。 (又名:三七、田七) 性味甘、苦,温,入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吐血,咯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血证,产后出血,恶露不尽,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 注意事项:怀孕期间避免使用。 食疗 黄鱼肚 三七 原料: 黄鱼花胶适量,三七粉3克,米酒适量,...
- $26.99
- $26.99
- 单价
- 每
-
祈艾绒 16oz 艾、艾蒿、家艾 性味 辛、苦,温;有小毒。 策 为菊科植物艾的叶。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表皮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凝血。 經脈 归肝经、脾经、肾经。 使用量 外用:远程,做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或修改敷;或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注意禁令 1.阴虚血热者及宿有失血病者慎用。 2.《纲目》:苦酒、香附为使。 艾叶/七艾蓉 16oz 艾蒿是艾蒿的一种苦叶,经过研磨后被传统中医用来制作艾条,用于艾灸外敷治疗;艾条燃烧后放在穴位上方,使草药的温热和苦涩、收敛的特性渗透到治疗所涉及的穴位和经络。这种草药可以用作敷料或煎煮后涂抹,以缓解瘙痒。 艾蒿是一种高大的灌木,与向日葵关系密切,其叶子、花朵和根部都富含营养成分。艾蒿叶茶的具体功效主要在于其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和其他抗氧化化合物,以及维生素 A、维生素 K、维生素 E、钾、铁、钙和各种 B 族维生素。艾蒿茶 艾蒿茶的主要功效包括缓解经痛、改善消化、减轻焦虑和抑郁、促进梦境保持、帮助减肥、增强免疫系统、排毒和帮助调节糖尿病。对于患有失眠、焦虑、痛经、消化问题、肥胖、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抑郁、炎症、感冒、咳嗽、流感、呼吸道感染和肾脏问题的人,强烈建议饮用艾蒿叶茶。艾蒿茶具有强大的镇静作用,非常适合治疗焦虑、抑郁和慢性压力。它可以帮助缓解神经和代谢系统的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 $13.99
- $13.99
- 单价
- 每
-
【功效】 酸枣仁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虚烦不眠、惊悸多梦等病症,能滋养心肝之血,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对于心肝血虚导致的心神不宁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它还能敛汗生津,可用于治疗体虚多汗、津伤口渴等症状。通过收敛止汗,能改善自汗、盗汗等情况,同时还有一定的生津止渴作用,缓解口渴之症。 【别称】 枣仁、山枣仁、酸枣核等。 【性味归经】 味甘、酸,性平;归肝、胆、心经。 【营养价值】 酸枣仁含有酸枣仁皂苷、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等成分。酸枣仁皂苷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等作用,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睡眠质量。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功效,有助于保护心血管系统,减轻身体的炎症反应。三萜类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镇静、安神作用,同时还可能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 【储存方法】 干燥储存:将酸枣仁放在干燥通风处,避免潮湿环境,防止发霉变质。可放置在室内通风良好的地方,也可使用干燥剂保持干燥。 密封保存:把酸枣仁装入密封袋或密封容器中,减少与空气接触,防止氧化和虫蛀。可选择塑料密封袋、玻璃瓶等容器,密封好后放在阴凉处。 【用法用量】 煎服:一般用量为9 - 15克,可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适当调整。常规煎服即可,为了更好地发挥药效,可将酸枣仁捣碎后煎煮。 研末冲服:可将酸枣仁研成粉末,每次冲服1.5 - 3克。这种方法能使药物有效成分更快速地被吸收,适用于一些需要快速起效的情况。 外用:适量酸枣仁研末外用,可用于治疗痈疽肿毒等病症,有一定的消肿止痛作用,但外用相对较少见,主要以内服为主。 【注意事项】 有实邪郁火者慎用:酸枣仁主要用于虚证失眠等情况,有实邪郁火者使用可能会导致邪气滞留,加重病情,如出现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等症状者应慎用。 不宜过量服用:过量服用酸枣仁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等。应按照规定的用量使用,避免自行加大剂量。 【搭配食疗】 酸枣仁粥 材料:酸枣仁3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酸枣仁捣碎,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3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然后将粳米放入药汁中,煮至米烂成粥。 功效:具有养心安神、健脾和胃的功效,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等病症。 酸枣仁茶 材料:酸枣仁15克。 做法:将酸枣仁洗净,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浸泡10 - 15分钟后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多次。 功效:能宁心安神、养肝敛汗,适用于心烦失眠、自汗盗汗等症状。
- $58.99
- $58.99
- 单价
- 每
-
藿香 广藿香 16oz 卡布林广藿香草/皱叶牛膝草草 广藿香 大叶薄荷 兜娄香 猫尾香 山婆茴香 土藿香 排香草 水麻叶 藿去病 火香 藿香的中文名称是 huò xiāng (中文:藿香),是传统中药中使用的 50 种基本草药之一。它与广藿香交替使用。它传统上用于缓解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它含有甲基胡椒酚、茴香脑、茴香醛、柠檬烯、蒎烯和芳樟醇。 性味 味辛;性微温 經脈 入心经、肺经、胆经、胃经。 策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面部分。芳香化湿,胃止呕,祛暑解表。主湿阻中焦之脘腹痞轻,腹部不振,呕吐,泄泻,外感暑湿之寒热封装,湿温初起发热身困,胸糜呕吐,鼻渊,手足发病。 使用量 内服:煎汤,5~10g,鲜者加倍,不宜久煎;或入丸散。 外用:远程,煎水含漱,或浸泡患部;或研末调敷。 注意禁令 ①《本草经疏》: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废除。 ②《本经逢原》:其茎蒸发气,用者审之。 食疗方 1.藿香扁豆饮 鲜藿香30克,鲜荷叶30克,鲜扁豆汁30克。将上三味药用开水浸泡,代茶频饮。功效:清暑热,爽神志。主治中暑或因暑热引起的呕吐。 2.藿香粥 藿香末10克,粳米50克。先将粳米入锅中,加水煮粥,待米花将开时,加入藿香粉,再炖至粥熟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剂。功效:解暑祛湿,开胃止咳。主治夏季感暑湿之邪,发热胸闷,止振不振,呕恶吐泻,精神不振等症。 广藿香/火香 (16oz) 它的中文名称是 huò xiāng,是传统中药中使用的 50 种基本草药之一。它与广藿香交替使用。它传统上用于缓解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它含有甲基胡椒酚、茴香脑、茴香醛、柠檬烯、蒎烯和芳樟醇。...
- $8.99
- $8.99
- 单价
- 每
-
龍脷叶(16 oz/包) 【功效分类】清热药;止咳药 【性味】 ①《陆川本草》:“性平,味淡。” ②《南宁市药物志》:“甘,平。” 【归经】肺经。 【药理作用】100%煎剂对金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主治】肺热咳喘痰多;口干;便秘。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各家论述:1.《陆川本草》:清肺,治肺热咳嗽。 2.《南宁市药物志》:止痰火咳嗽。治内伤肺痨失音,喉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Sauropus rostrata Miq./Long Li Ye(16 盎司/袋) 这是一剂清热止咳药 经典参考: ① 《陆川本草》:“性平,味淡。” ② 《南宁食药物志》:“甘,平。”[味甘平]入肺经。 药理作用:100%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主治:肺热咳嗽,喘息痰多,口干,便秘。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各种讨论: 《陆川本草》:清肺,治肺热咳嗽。 《南宁市药物志》:祛痰,泻火,止咳,平喘。治内伤,肺痨,失音,咽喉肿痛。用法用量:内服:煎剂,6-15克。
- $18.99
- $18.99
- 单价
- 每
-
【功效】 补骨脂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冷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等病症。能温肾助阳,增强肾脏功能。它还能纳气平喘,对于肾不纳气引起的虚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此外,补骨脂可温脾止泻,用于治疗脾肾阳虚的五更泄泻等症状,有暖脾止泻的效果。同时,补骨脂还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对一些皮肤真菌等有抑制作用,外用可治疗某些皮肤疾病。 【别称】 破故纸、胡韭子、婆固脂、黑故子、胡故子、吉固子等。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温;归肾、脾经。 【营养价值】 补骨脂含有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定等香豆素类成分,还含有黄酮类、单萜酚类等成分。补骨脂素等香豆素类成分具有光敏性,可用于治疗白癜风等疾病,在紫外线照射下能促进黑色素的生成。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有助于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对心血管等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单萜酚类成分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抗肿瘤等活性。 【储存方法】 干燥储存:把补骨脂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环境,防止发霉变质。可以放在室内通风良好的橱柜等地方,也可在周围放置干燥剂来保持干燥。 密封保存:将补骨脂装入密封袋或密封容器中,减少与空气的接触,防止氧化和虫蛀。可选用陶瓷罐、玻璃瓶等密封性能好的容器,密封后置于阴凉处。 【用法用量】 煎服:一般用量为6 - 15克,常规煎煮,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可适当调整用量。煎煮时可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发挥其药效。 入丸、散剂:按照具体的配方和病情需要,将补骨脂制成丸剂或散剂服用,方便患者携带和服用,能更好地控制剂量。 外用:可将补骨脂研末后,适量外用,用于治疗一些皮肤疾病,如白癜风等,可配合其他药物或疗法使用,起到促进局部皮肤色素沉着等作用。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忌用:补骨脂性温,阴虚火旺者使用会加重体内阴虚火旺的症状,如出现口干舌燥、潮热盗汗、心烦失眠等情况。 孕妇慎用:补骨脂具有一定的药性,孕妇使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应谨慎使用,如需使用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搭配食疗】 补骨脂炖羊肾 材料:补骨脂15克,羊肾1对,盐、姜、葱等调料适量。 做法:先将羊肾洗净,去筋膜臊腺,切成小块;补骨脂洗净。把羊肾和补骨脂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和姜、葱等调料,炖煮至羊肾熟烂,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具有补肾壮阳、强腰健骨的功效,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等病症。 补骨脂胡桃粥 材料:补骨脂10克,胡桃肉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补骨脂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2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胡桃肉切碎,与粳米一起放入药汁中,煮至米烂成粥。 功效:能补肾纳气、润肠通便,适用于肾不纳气的虚喘、老年人肾虚便秘等症状。
- $11.99
- $11.99
- 单价
- 每
-
【功效】 白蒺藜具有平肝解郁的功效,能平抑肝阳,缓解肝阳上亢导致的头痛、眩晕等症状,还可疏肝理气,改善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痛、抑郁烦躁等情况。它还有祛风明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翳障、迎风流泪等眼部病症。此外,白蒺藜能祛风止痒,对于风疹瘙痒、白癜风等皮肤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别称】 刺蒺藜、白蒺藜子、硬蒺藜、蒺骨子等。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微温;有小毒。归肝、肺经。 【营养价值】 白蒺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甾体皂苷、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等。甾体皂苷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有抗氧化、抗炎、抗过敏等功效;生物碱则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助于镇静、安神。 【储存方法】 干燥阴凉处储存:将白蒺藜放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防止其受潮发霉或变质。 密封保存:可将白蒺藜装入密封袋或密封容器中,减少与空气的接触,防止氧化和虫蛀。如使用玻璃瓶或塑料密封容器,密封好后放置在合适的位置。 【用法用量】 煎服:一般用量为6 - 10克,常规煎煮即可。但因其质地较硬,可适当延长煎煮时间,以确保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入丸、散剂:根据具体方剂的要求,将白蒺藜制成丸剂或散剂服用,便于精确控制剂量和服用。 外用:适量白蒺藜研末外用,可用于治疗白癜风、皮肤瘙痒等病症,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白蒺藜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妇使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导致流产等不良后果,所以孕妇应谨慎使用。 血虚气弱者慎用:白蒺藜辛散苦泄,血虚气弱者使用后可能会加重气血不足的症状,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故应慎用。 【搭配食疗】 白蒺藜粥 材料:白蒺藜15克,粳米100克,适量冰糖。 做法:先将白蒺藜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然后把粳米放入药汁中,煮至米烂成粥,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功效:具有平肝明目、祛风止痒的功效,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肿痛,以及皮肤瘙痒等病症。 白蒺藜茶 材料:白蒺藜10克。 做法:将白蒺藜洗净,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浸泡10 - 15分钟后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多次。 功效:能平肝解郁、祛风明目,适用于肝郁气滞、目赤肿痛等症状,有助于缓解情绪紧张和眼部不适。
- $12.99
- $12.99
- 单价
- 每
-
豨莶草 16oz 粘金强子、粘为扎、珠草、棉苍狼 性味 辛、苦,寒。 策 本品为菊科植物豨莶、腺梗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干燥地上部分。 祛风湿,利筋骨,降血压。治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疟疾,急性肝炎,高血压病,疔疮肿毒,外伤出血。 經脈 归肝经、肾经。 使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敷敷。属热者当生用,属寒者宜制用,疮痂肿毒及湿疹癣痒者宜生用。 注意禁令 阴血不足者忌服。 豨莶草 16oz 豨莶草: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强筋,祛风除湿。 湿风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会出现四肢酸痛、精神不振、恶心、厌食和腹泻等症状,并可能导致关节炎等疾病。内风侵犯肝脏,会引起头晕、痉挛、抽搐,甚至昏迷。 其功效包括祛风、降压、解毒。这种草药还因其疏通输卵管和治疗风湿引起的骨骼和肌肉疼痛的功效而闻名。 味苦,性寒 本品为菊科植物豇豆或豇豆属植物豇豆的干燥地上部分。 用于祛风湿,强筋骨,降血压,用于四肢瘫痪,筋骨疼痛,腰膝酸软,疟疾,急性肝炎,高血压,疮疡,肿毒,外伤出血等症。 它进入肝经、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煎洗或熬膏。热时用,寒时用,适用于疮疡肿毒湿疹,止痒。 注意事项:阴血不足者不宜服用。
- $11.99
- $11.99
- 单价
- 每
-
【功效】 连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能有效疏散风热,缓解发热、头痛、咽痛等症状。对于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等病症,连翘有良好的消散结聚、清热解毒作用,可帮助消除痈肿,减轻肿痛。此外,它还具有清心利尿的作用,能治疗热入心包、高热烦渴、尿赤涩痛等,通过清心火而使热邪从小便排出。 【别称】 旱连子、大翘子、空壳、连壳等。 【性味归经】 味苦,性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营养价值】 连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其主要含连翘酚、连翘苷、连翘酯苷等木脂素类化合物,这些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对多种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等有抑制作用。还含有齐墩果酸、熊果酸等三萜类化合物,具有保肝、降血脂等功效。此外,连翘中还含有挥发油,如β - 蒎烯、莰烯等,具有一定的芳香气味,也有一定的药理活性。 【储存方法】 干燥密封储存:将连翘药材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可以用密封袋或密封容器装好,防止虫蛀和霉变。如果储存环境湿度较大,可适当放入干燥剂。 【用法用量】 煎服:一般用量为6 - 15克。在治疗外感风热时,常与金银花、薄荷等配伍,如银翘散;治疗痈肿疮毒时,可与蒲公英、紫花地丁等一起使用,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外用:适量连翘研末后可外用,用于治疗疮疡肿毒。可将药末用醋或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能起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作用。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连翘性寒,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服用后可能会加重脾胃虚寒症状,导致腹痛、腹泻等,应谨慎使用。 不宜与某些药物同用:连翘不宜与藜芦同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搭配食疗】 连翘薄荷饮 材料:连翘10克,薄荷5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连翘洗净,加水煎煮15 - 20分钟,然后加入薄荷,再煮3 - 5分钟,滤出汤汁,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功效: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症状。 连翘粥 材料:连翘15克,粳米100克,适量水。 做法:将连翘洗净,加水煎煮,取汁去渣。粳米淘净后放入药汁中,煮至米烂粥成。 功效:可清热解毒,对于热毒所致的疮疡肿毒、发热等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 $39.99
- $39.99
- 单价
- 每
-
远志 16oz 葽绕、蕀蒬、棘菀、细草、小鸡腿、小鸡眼、小草根 性味 苦、辛、温。 策 为远志科植物细叶远志的根。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惊,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痂肿毒,胸部肿痛。 經脈 归心经、肾经、肺经 使用量 内服:煎汤,3~10g;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远程,研末酒调敷。 注意禁令 心肾有火,阴虚阳亢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畏真珠、藜芦、蜚蠊、齐蛤。 ②《药性论》:畏蛴螬。 【食疗方】 1.远志莲子粥 远志30g,莲子15g,粳米50g。先将远志泡去心皮,与莲子均研为粉,再煮粳米粥,候熟,入远志和莲子粉,再煮2沸即可。方便食用。 功效:补中,益心志,聪耳明目。主治失眠、健忘、惊惶、心惊等症。 2.远志酒 远志10g,白酒500g。先将远志研末,浸入白酒中,3日可前置。每日1小盅。 功效:安神益智,消肿止痛。主治惊惊失眠、迷惑善忘、痈阴茎肿毒等症。 3.远志枣仁粥 远志肉10g,炒枣(酸枣仁)10g,粳米50g。将粳米放入锅内,加水中东,煮粥,开锅后即放入远志、枣仁,煮熟即可。晚上睡觉前作为夜宵食之。 功效:宁心安神。主治心血不足,痰扰于神而引起惊惊健忘、不寐多梦等症。 薄叶远志 16oz 远志,又名远志,是一种草本植物。其根被广泛用于中药,以改善记忆力和对抗健忘 P. tenuifolia,因为它具有祛痰、补虚、镇静和抗精神病的功效。特别是,这种草药用于治疗失眠、神经衰弱、健忘症、抑郁、焦虑相关的心悸、烦躁、迷失方向、痴呆和记忆力减退。...远志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和韩国。在亚洲,它是治疗痰饮和消肿的著名传统药物。传统药物是用P. tenuifolia的根制成的,因为它具有祛痰、补虚、镇静和抗精神病的功效。 据说元智有助于协调心脏和肾脏(肾上腺)气能循环的活动,以便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与情绪联系起来。 远志属植物远志的干燥根。入心肾二经,开心气而宁心安神,敛肾气而健志记,是恢复心肾正常调和、安神益智、增强意志的要药。用于痰饮阻心所致的癫痫、癫狂、咳嗽痰多、痈肿、疮疡肿毒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酒浸,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酒兑服。 注意事项: 按照自然健康草药专家的专业建议,在有限的时间内使用这种草药。 心肾有火、阴阳亢盛者不宜服用。 食疗 远志莲子粥 原料: 远志30克,莲子15克,粳米50克。先将远志浸透,去皮,与莲子研末,再与粳米煮粥,至熟后加入远志、莲子粉,煮沸即可食用。 功效:补中养心,益耳明目。主治失眠,健忘,精神不振,心悸等症状。...
- $69.99
- $69.99
- 单价
-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