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效】乾龍牙百合經脫水處理後,活性成分更濃縮,核心功效為養陰潤肺、清心安神。針對肺陰虧虛引發的乾咳少痰、咽乾口燥、聲音嘶啞,其潤肺效果溫和且持久,適合長期調理;對於心陰不足導致的失眠多夢、心煩心悸、精神倦怠,能清瀉虛火、安定心神,改善睡眠品質與精神狀態。從現代視角看,乾百合中百合多糖、生物鹼含量相對更高,抗氧化能力更強,可清除體內自由基、減少細胞損傷,同時調節免疫細胞活性,增強抵抗力,對輕度焦慮也有一定緩解作用。 【別稱】乾龍牙百合、乾龍芽百合、乾白花百合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歸肺、心經 【營養價值】乾龍牙百合因脫水去除大量水分,營養密度顯著提升。其核心活性物質百合多糖含量更高,能促進免疫細胞增殖,增強機體對病原體的抵抗力;百合生物鹼(如秋水仙鹼類似物)保留更完整,鎮靜安神、調節情緒的作用更突出。維生素方面,雖部分熱敏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有少量損失,但B族維生素(參與能量代謝,緩解疲勞)仍穩定保留;礦物質中鉀、鈣、磷含量相對集中,鉀可維持心肌正常收縮、穩定血壓,鈣和磷助力骨骼健康。此外,乾百合的膳食纖維更豐富,能有效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祕,且熱量低、飽腹感強,適合作為健康食材。 【儲存方法】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處(適宜溫度10-20℃,濕度60%以下),遠離陽光直射和潮濕區域(如廚房水槽、灶台旁),避免受潮發黴。用密封容器保存:選擇帶橡膠密封圈的玻璃罐、真空塑膠袋或錫罐,裝入後排出多餘空氣,若環境濕度較高,可在容器內放入1-2包食品級乾燥劑(如矽膠乾燥劑),每2-3個月更換一次乾燥劑。避免與異味食材(如花椒、八角、陳皮)同放,防止串味;若需長期儲存(超過6個月),可將密封好的乾百合放入冰箱冷藏室(0-5℃),保質期可延長至12-18個月。每月檢查一次:若發現乾百合表面出現白色/綠色黴點、散發黴味,或手感變軟(吸潮跡象),需立即丟棄,不可食用,以免引發腸胃不適。 【用法用量】直接食用:乾百合需提前泡發(溫水1-2小時或冷水3-4小時),至完全舒展、無硬芯後沖洗乾淨,放入沸水中煮20-30分鐘至軟糯,加少量蜂蜜或冰糖調味即可。每日推薦用量:10-15克(乾重)。泡水飲用:取5-8克乾百合,用溫水短暫浸泡5分鐘(無需完全泡發),放入杯中,加剛燒開的沸水,加蓋燜10-15分鐘後飲用,可反覆沖泡2-3次。搭配枸杞5克或菊花3克,養生效果更佳。煲湯煮粥:煲湯(如乾百合蓮子湯)或煮粥(如乾百合小米粥)前,需將乾百合泡發1-2小時;煲湯時與其他食材一同下鍋,煮粥時與米同時放入,因乾百合需較長時間煮軟。每鍋湯/每碗粥用量:20-30克(乾重)。製作甜品:用於製作乾百合銀耳羹、乾百合椰汁西米露等甜品時,乾百合提前泡發1小時,與泡軟的銀耳(或西米)同燉1-1.5小時至軟爛。每道甜品用量:15-20克(乾重),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 【注意事項】乾百合性偏滋膩,風寒咳嗽者(表現為咳白稀痰、怕冷、流清涕)不宜食用,否則可能加重體內寒氣,導致咳嗽遷延不癒。對百合科植物(如洋蔥、大蒜、韭菜)過敏的人群,食用乾百合可能引發皮膚瘙癢、紅疹、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需禁止食用;若不慎食用,應立即就醫。乾百合質地較硬,泡發不充分或未煮軟時難以消化。消化功能較弱的人群(老人、兒童、脾胃虛弱者)需確保乾百合完全泡發並煮至軟糯,且每日用量減至8-12克,避免腹脹、消化不良。乾百合若受潮發黴,可能產生有害黴菌毒素(如黃麴黴素),即便清洗、煮沸也無法完全去除,因此發現黴點、黴味時,必須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搭配食療】乾百合蓮子小米粥材料:乾龍牙百合20克,乾蓮子15克(去芯),小米100克,冰糖10-15克(可選)。做法:乾百合、乾蓮子用溫水泡發1-2小時,沖洗乾淨;小米淘洗乾淨。將小米、乾百合、乾蓮子放入鍋中,加800-1000毫升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慢煮40-50分鐘(期間偶爾攪拌,防止糊底),煮至粥體濃稠,加入冰糖攪拌至融化即可。功效:養心安神、健脾和胃,適合失眠多夢、食慾不振、身體乏力的人群,早餐或晚餐食用,可改善睡眠品質,促進腸胃消化吸收。 乾百合銀耳雪梨湯材料:乾龍牙百合15克,乾銀耳1小朵(約10克),雪梨1個(去皮去核,切小塊),枸杞8克,冰糖20克。做法:乾銀耳用冷水泡發2小時,去除硬根,撕成小朵;乾百合泡發1小時後沖洗乾淨;枸杞洗淨。將銀耳放入鍋中,加1500毫升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1小時,加入雪梨塊、乾百合、枸杞,繼續燉30分鐘,最後加冰糖煮至融化即可。功效:潤肺止咳、生津止渴,適合秋冬乾燥季節食用,對肺燥引發的咽乾、咳嗽、皮膚乾燥等症狀有明顯緩解作用,同時能補充身體水分,提升肌膚水润度。
- $11.99
- $11.99
- 單價
- 每
-
【功效】 在傳統醫學中,黃芪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能有效改善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所致的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半身不遂、痹痛麻木,以及癰疽難潰、久潰不斂等癥狀。從現代研究角度看,黃芪含黃芪多糖、皂苷類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調節、抗氧化、抗炎、降血糖等作用,有助於增強機體抵抗力,調節生理功能。 【別稱】 北芪、綿芪、黃耆、獨椹、蜀脂、百本 【性味歸經】 味甘,微溫;歸脾、肺經 【藥用成分與作用】 黃芪富含多種活性成分。黃芪多糖是核心成分,具有免疫調節、抗氧化、降血糖的作用;黃芪皂苷具有抗炎、保肝、調節心血管功能的功效;此外,還含有黃酮類物質,具備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這些成分共同作用,起到補氣升陽、調節免疫、維護機體健康的效果。 【儲存方法】 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濕環境,防止發黴、蟲蛀。 用密封容器保存,如玻璃罐、密封袋等,每次取用後及時密封,防止吸潮。 定期檢查,若發現黃芪出現黴變、變色、異味等情況,應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用法用量】 煎服:日常藥用一般每日9-30克,可與人參、白術等藥材配伍,煎湯服用。 泡水飲用:取黃芪片5-10克,用沸水沖泡15-20分鐘後飲用,可搭配枸杞、紅棗等。 食療食用:製作湯品、粥品或燉品時,加入黃芪(15-20克),如黃芪燉雞湯、黃芪粥等,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用量。 【注意事項】 表實邪盛、陰虛陽亢、濕阻氣滯者慎用,以免加重癥狀。 避免長期過量食用,尤其是陰虛體質者,可能出現燥熱癥狀。 務必妥善儲存,防止黴變。黴變的黃芪可能產生有害毒素,切勿食用。 【搭配食療】 黃芪燉雞湯 材料:黃芪20克,雞肉500克,紅棗5顆,生薑3片,冰糖適量(可選)。 做法:將黃芪、紅棗、生薑洗淨;雞肉切塊,焯水去血沫。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1.5小時,加入冰糖攪拌至融化即可。 功效:補氣固表、養血益氣,適合氣虛乏力、面色蒼白、免疫力低下人群食用,可增強體力,提升免疫功能。 黃芪粥 材料:黃芪15克,大米50克,枸杞10克,冰糖適量(可選)。 做法:將黃芪加水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加入大米、枸杞煮粥,可根據口味加入冰糖調味。 功效:健脾益氣、養血安神,適合脾虛食少、失眠多夢人群食用,可改善消化功能,提升睡眠品質。
- 從 $15.99
- 從 $15.99
- 單價
- 每
-
特级 漳州银耳球 雪耳 白木耳 本品特級雪耳球,口感佳,膠質豐富,甜湯品或搭配各式烹煮炒、燉湯皆宜 優質銀耳為淡白色或淺米黃色,朵基部呈现黄色、黄褐色,朵形完整。表面無霉變、無蟲蛀、有光澤、没有雜質。好的銀耳并不是越白越好,顔色過白的银耳一般是使用硫磺熏蒸過的,所以選銀耳應選白中略帶黄色的。 真正好的靓雪耳,也叫銀耳,色澤帶瘀黄,浸發後會發大,無論煲湯或是燉湯品,都能保持爽脆口感,這種才是靓貨及有顯著功效。有些生產商則以硫磺加工雪耳,特點是大大個,顏色非常金黃均勻,令大家以為這些外貌靚仔的雪耳才是正貨,而經硫磺加工後的雪耳煲湯,有股硫磺味,會溶溶爛爛的,用來做糖水稠度十足,如是者容易引起錯覺,以為膠質重有護膚效果。 性味: 甘;淡;平 經脈: 肺經;胃經;腎精 功效: 補肺益氣、養陰潤燥。適用于病後體虛、肺虛久咳、大便秘结,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管硬化。注意禁忌: 風寒咳嗽者及濕熱釀痰致咳者禁用。 處理方式:先以冷水泡到雪耳整個展開,剪掉底部中間黃色硬的部分(此部分必須剪掉),洗乾净後分成小塊,鍋中放入清水及銀耳,煮20-30分鐘,撈出洗净,即可搭配菜餚炒煮或燉湯品,烹煮時間請依照個人喜愛爽脆或綿軟口感而調整。 紅棗銀耳羹:銀耳泡發清洗處理后,分切成小塊,加上紅棗、龍眼乾、枸杞等材料煮開後轉中小火續煮1-1 .5小時,關火續燜至綿軟約30-40分(此步驟非常重要),這樣雪耳裏面的膠質能完全釋放出來,最後才加入冰糖或糖調味(糖建議最後才加,雪耳方容易煮爛)
- 從 $5.39
$5.99- 從 $5.39
- 單價
- 每
-
【功效】 在傳統醫學中,白茯苓具有健脾寧心、利水滲濕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脾虛所致的食少便溏,濕邪內停引起的水腫尿少,以及心脾兩虛導致的失眠多夢等癥狀。從現代研究角度看,白茯苓含茯苓多糖、三萜類化合物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調節、抗氧化、抗腫瘤等作用,有助於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氧化損傷。 【別稱】 茯苓、雲苓、松苓、茯靈、茯菟 【性味歸經】 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腎經 【藥用成分與作用】 白茯苓富含多種活性成分。茯苓多糖是核心成分,具有免疫調節、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三萜類化合物(如茯苓酸)具有抗炎、抗氧化、保肝等功效。此外,還含有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這些成分共同作用,起到健脾寧心、利水滲濕、調節機體功能的效果。 【儲存方法】 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濕環境,防止發黴、蟲蛀。 用密封容器保存,如玻璃罐、密封袋等,每次取用後及時密封,防止吸潮。 定期檢查,若發現白茯苓出現黴變、變色、異味等情況,應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用法用量】 煎服:日常藥用一般每日10-15克,可與白術等藥材配伍,煎湯服用。 泡水飲用:取白茯苓片5-10克,用沸水沖泡15-20分鐘後飲用,可搭配菊花、紅棗等。 食療食用:製作湯品、粥品或甜品時,加入白茯苓(10-20克),如茯苓蓮子粥、茯苓銀耳羹等,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用量。 【注意事項】 陰虛無濕者慎用,以免加重燥症。 白茯苓味淡,長期大量食用可能影響食慾,建議與其他食材或藥材搭配使用。 務必妥善儲存,防止黴變。黴變的白茯苓可能產生有害毒素,切勿食用。 【搭配食療】 茯苓蓮子粥 材料:白茯苓10克,干蓮子20克,大米50克,冰糖適量(可選)。 做法:將白茯苓研粉或切片;干蓮子提前浸泡2小時;大米淘洗乾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40-50分鐘,至粥體濃稠,加入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寧心、養心益腎,適合脾虛食少、失眠多夢人群食用,可改善消化功能,提升睡眠品質。 茯苓銀耳羹 材料:白茯苓15克,干銀耳10克,紅棗5顆,枸杞10克,冰糖適量(可選)。 做法:干銀耳用冷水泡發2小時,去除硬根,撕成小朵;白茯苓洗淨;紅棗、枸杞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1小時,加入冰糖攪拌至融化即可。 功效:滋陰潤燥、健脾利水,適合水腫尿少、皮膚乾燥人群食用,可祛濕消腫,增強身體活力。
- $15.99
$19.99- $15.99
- 單價
- 每
-
【功效】在傳統醫學中,當歸頭以補血為核心,兼具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血虛所致的面色萎黃、頭暈心悸、肢體麻木,血虛血瘀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寒凝氣滯導致的脘腹冷痛,以及腸燥津虧引發的便祕等癥狀。從現代研究角度看,當歸頭含阿魏酸、當歸多糖、揮發油(藁本內酯)等生物活性成分,且補血相關成分含量高於當歸身、當歸尾,補血、抗氧化、免疫調節作用更強,有助於改善造血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 【別稱】當歸頭片、歸頭、乾歸頭、大頭歸、川歸頭、岷歸頭、西歸頭 【性味歸經】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 【藥用成分與作用】當歸頭富含多種活性成分,其中當歸多糖和阿魏酸含量高於當歸其他部位。當歸多糖是核心補血成分,透過促進造血幹細胞增殖、增強免疫細胞活性,發揮強效補血、免疫調節作用;阿魏酸能擴張血管、清除自由基,實現改善血液循環、抗氧化的效果;揮發油(主要為藁本內酯)具備鎮痛、抗炎功效,可緩解經期腹痛和腹部冷痛。這些成分協同作用,以補血為核心,兼顧活血,維護機體造血與消化健康。 【儲存方法】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環境(溫度10-15℃,濕度60%以下),遠離陽光直射和潮濕區域,防止發黴、蟲蛀、揮發油流失(當歸頭質地緊實,但仍需防潮,避免藥效下降)。用密封性能好的容器保存,如玻璃罐、真空密封袋等,開封後立即密封,隔絕空氣;長期儲存可放入1-2包乾燥劑增強防潮效果。避免與花椒、八角等強異味食材同放,防止串味;定期檢查,若發現當歸頭出現黴點、質地變軟、散發酸味或異味,應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用法用量】煎服:日常藥用每日6-12克,補血時可與熟地、白芍配伍(如四物湯),滋養肝腎時可與枸杞搭配,煎湯時小火慢煮,保留揮發油等活性成分。泡水飲用:取當歸頭片5-10克,用沸水沖泡15-20分鐘後代茶飲用,可搭配紅棗、桂圓中和微辛味,強化補血效果,適合日常輕度補血養生。食療食用:製作湯品、粥品時加入,如當歸頭熟地粥、當歸頭烏雞湯,每次用量10-15克,口感溫潤醇厚,補血功效更集中,適合長期滋補。 【注意事項】濕盛中滿、大便溏泄者慎用:表現為腹部脹滿、噁心嘔吐、大便稀溏的人群,食用性溫滋膩的當歸頭可能加重痰濕停滯,引發不適。孕婦慎用:其溫和的活血作用可能影響胎兒穩定,孕婦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尤其孕早期需格外謹慎。避免過量食用:長期大量服用可能引發腹瀉、腹脹,尤其消化功能較弱者,建議間歇食用或搭配陳皮、生薑等理氣食材平衡藥性。區分當歸不同部位:當歸頭偏補血,當歸身偏養血益氣,當歸尾偏活血,日常補血首選當歸頭,活血需求可搭配當歸尾。 【搭配食療】當歸頭熟地粥材料:當歸頭10克,熟地8克,大米50克,紅棗5枚,冰糖適量(可選)。做法:當歸頭、熟地加水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大米淘洗乾淨,與紅棗、藥汁一同放入鍋中,小火煮30分鐘至粥體濃稠,加冰糖調味即可。功效:補血養顏、益氣安神,適合血虛萎黃、頭暈乏力、失眠多夢人群食用,可改善面色暗沉,提升睡眠品質。 當歸頭烏雞湯材料:當歸頭12克(切片),烏雞500克,生薑3片,枸杞10克,冰糖適量(可選)。做法:烏雞切塊,焯水去除血沫;當歸頭、枸杞、生薑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1.5小時至烏雞軟爛,加入冰糖攪拌至融化即可。功效:補血養陰、調經止痛,適合女性血虛月經不調、痛經、產後體虛,以及血虛引起的肢體麻木人群食用,可快速補充氣血,恢復體力。
- $29.99
- $29.99
- 單價
- 每
-
【功效】在傳統醫學中,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核心功效。能有效改善血虛所致的面色萎黃、頭暈心悸、肢體麻木,瘀血阻滯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經閉、跌打腫痛,寒凝氣滯導致的脘腹冷痛,以及腸燥津虧引發的便祕等癥狀。從現代研究角度看,當歸含阿魏酸、當歸多糖、揮發油(藁本內酯)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改善血液循環、抗炎、抗氧化、免疫調節等作用,有助於調節血液健康,增強機體抵抗力。 【別稱】秦歸、雲歸、西當歸、岷當歸、干歸、馬尾歸、當歸尾、當歸頭 【性味歸經】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 【藥用成分與作用】當歸富含多種活性成分。阿魏酸是核心成分,透過擴張血管、清除自由基,發揮改善血液循環、抗氧化的作用;當歸多糖具有免疫調節、補血的功效,能增強免疫細胞活性,促進造血功能;揮發油(主要為藁本內酯)具備鎮痛、抗炎效果,可緩解經期腹痛和腹部冷痛。這些成分協同作用,實現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效果,維護機體造血與消化健康。 【儲存方法】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環境(溫度10-15℃,濕度60%以下),遠離陽光直射和潮濕區域,防止發黴、蟲蛀、揮發油流失(當歸含揮發油,易因受潮或高溫導致藥效下降)。用密封性能好的容器保存,如玻璃罐、真空密封袋等,開封後立即密封,隔絕空氣;長期儲存可在容器內放入少量花椒,起到防蟲作用。避免與花椒、八角等強異味食材同放,防止串味;定期檢查,若發現當歸出現黴點、質地變軟、散發酸味或異味,應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用法用量】煎服:日常藥用每日6-12克,補血時可與熟地、白芍配伍(如四物湯),活血時可與川芎、桃仁搭配,煎湯時小火慢煮,保留揮發油等活性成分。泡水飲用:取當歸片5-10克,用沸水沖泡15-20分鐘後代茶飲用,可搭配紅棗、枸杞中和辛味,適合日常輕度補血養生。食療食用:製作湯品、粥品時加入,如當歸生薑羊肉湯、當歸紅棗粥,每次用量10-15克,口感溫潤,易吸收,適合長期滋補。 【注意事項】濕盛中滿、大便溏泄者慎用:表現為腹部脹滿、噁心嘔吐、大便稀溏的人群,食用性溫滋膩的當歸可能加重痰濕停滯,引發不適。孕婦慎用:其活血作用可能影響胎兒穩定,孕婦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尤其孕早期需格外謹慎。避免過量食用:長期大量服用可能引發腹瀉、腹脹,尤其消化功能較弱者,建議間歇食用或搭配陳皮、生薑等理氣食材平衡藥性。區分當歸頭、身、尾:當歸頭偏補血,當歸身偏養血,當歸尾偏活血,可根據需求選用,日常滋補多選用全當歸或當歸身。 【搭配食療】當歸生薑羊肉湯材料:當歸12克(切片),羊肉500克,生薑5片,紅棗5顆,冰糖適量(可選)。做法:羊肉切塊,焯水去除血沫;當歸、生薑、紅棗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2小時至羊肉軟爛,加入冰糖攪拌至融化即可。功效:補血散寒、溫中止痛,適合血虛有寒、經期腹痛、畏寒肢冷人群食用,冬季食用可增強抗寒能力,改善氣血虧虛狀況。 當歸紅棗粥材料:當歸8克,紅棗6枚,大米50克,枸杞10克,冰糖適量(可選)。做法:當歸加水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大米淘洗乾淨,與紅棗、枸杞、藥汁一同放入鍋中,小火煮30分鐘至粥體濃稠,加冰糖調味即可。功效:補血養顏、安神助眠,適合血虛萎黃、頭暈乏力、失眠多夢人群食用,可改善面色暗沉,提升睡眠品質。
- 從 $13.99
- 從 $13.99
- 單價
- 每
-
【功效】 在傳統醫學中,淮山(山藥)具有健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脾虛所致的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肺虛引起的乾咳少痰,以及腎虛導致的遺精滑精、帶下清稀等癥狀。從現代營養角度看,淮山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祕;其含有的山藥多糖等生物活性成分,能增強免疫功能,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減少體內氧化應激損傷。 【別稱】 懷山藥、山藥、薯蕷、山芋(部分地區)、土薯 【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 【營養價值】 淮山營養豐富。其富含澱粉,是優質的能量來源;蛋白質含量適中,含有人體必需胺基酸,是構成機體組織的重要物質。維生素方面,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E及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B族維生素參與能量代謝和神經功能調節。礦物質上,富含鉀、鎂、鐵、鋅、硒等,鉀有助於維持心臟正常功能和血壓穩定,鎂參與多種酶促反應,鐵可預防缺鐵性貧血。此外,淮山還含有山藥多糖、尿囊素等生物活性物質,具有調節免疫、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儲存方法】 新鮮淮山:放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也可將其用紙巾包裹後放入冰箱保鮮層(4-8℃),可保存1-2週。 干淮山:用密封容器盛裝,存放於陰涼、乾燥、避光處,確保容器密封嚴實,防止吸潮氧化,可保存6-12個月。 定期檢查,若發現新鮮淮山出現軟爛、發黴,干淮山出現變色、長黴等變質跡象,應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用法用量】 直接食用(新鮮):新鮮淮山洗淨去皮後,可蒸、煮、炒食用,每日推薦攝入量為100-200克。 泡水飲用(干制):取干淮山5-10克,用溫水浸泡30分鐘後,加水煎煮15-20分鐘,代茶飲用,可搭配枸杞、紅棗等。 煲湯煮粥:製作湯品或粥品時,加入新鮮淮山(50-100克)或干淮山(15-30克),如淮山蓮子粥、淮山排骨湯等,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用量。 【注意事項】 淮山含有的澱粉酶可能引發罕見的過敏反應,有山藥過敏史者應避免食用。 新鮮淮山質地黏糯,消化功能較弱者過量食用可能引起腹脹,建議從小劑量開始食用。 處理新鮮淮山時,其汁液可能導致部分人皮膚瘙癢或刺激,建議佩戴手套操作,或接觸後立即用清水沖洗雙手。 干淮山需妥善儲存,防止黴變,黴變的干淮山可能含有有害毒素,切勿食用。 【搭配食療】 淮山蓮子粥 材料:新鮮淮山50克,干蓮子20克,大米50克,冰糖適量(可選)。 做法:新鮮淮山去皮切丁;干蓮子提前浸泡2小時;大米淘洗乾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40-50分鐘,至粥體濃稠,加入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補腎、養心安神,適合脾虛食少、失眠多夢人群食用,可改善消化功能,提升睡眠品質。 淮山銀耳羹 材料:新鮮淮山80克,干銀耳10克,紅棗5顆,枸杞10克,冰糖適量(可選)。 做法:干銀耳用冷水泡發2小時,去除硬根,撕成小朵;新鮮淮山去皮切塊;紅棗、枸杞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1小時,加入冰糖攪拌至融化即可。 功效:滋陰潤燥、益氣養血,適合皮膚乾燥、口干咽燥、氣血不足人群食用,可滋潤肌膚,增強身體活力。
- $36.99
- $36.99
- 單價
- 每
-
威州花旗蔘 半野短泡M #850 半野花旗蔘又稱移種野山蔘或移植蔘,是將人工栽培的花旗蔘移植至森林環境中,以模擬野山蔘的自然生長條件進行栽培與照顧。其種植方式以人力為主,耗時較長,蔘齡約需七至十年。外觀上紋路更細密、色澤較深,與正野山蔘相近,且功效普遍優於一般人工花旗蔘。 花旗蔘富含多種珍貴的人參皂苷(Ginsenosides)、氨基酸、多醣體、維生素、礦物質及多種微量元素,性涼不燥,滋陰益氣、養陰清熱、生津潤燥、調補五臟、扶正安神。現代研究表明,有助增強免疫力、促進恢復、提升記憶與專注力、抗氧化並改善生活品質,四季皆宜,全家適用。 花旗蔘之簡易用法 切片沖茶,可搭配紅棗、枸杞等中藥材,放入保溫杯中加入熱水,約半小時後即可飲用。 煮成濃縮參湯,製成冰塊,隨飲料加入飲用,方便可口又滋補。 用慢燉鍋將花旗蔘煮成參湯,放入冰箱儲存,方便日常飲用。 煮魚湯或雞湯時,加入花旗蔘片或參茶包燉煮,適合工作較繁忙的朋友,是最簡易的進補方式。 DIY花旗蔘切片方法 花旗蔘洗淨後,用熱水浸泡3~4小時,待軟即可切片。 電飯鍋煮飯時,將花旗蔘放在飯上,利用蒸氣軟化,約10分鐘後切片,同時為米飯添香增營養。 燉煮過程中,可在中途取出切片再放回鍋中,效果更佳。 微波加熱需將花旗蔘泡在水中一起加熱,避免變硬。 花旗蔘洗淨後,熱水浸泡15分鐘,再用小烤箱低溫烤2~3分鐘(視大小而定)後切片。 建議用量 每日使用2~4g為標準,可依個人體質或烹煮需求增減,飯前40分鐘空腹服用效果最佳。 半野花旗蔘又稱移種野山蔘或移植蔘,是將人工栽培的花旗蔘移植至森林環境中,以模擬野山蔘的自然生長條件進行栽培與照顧。其種植方式以人力為主,耗時較長,蔘齡約需七至十年。外觀上紋路更細密、色澤較深,與正野山蔘相近,且功效普遍優於一般人工花旗蔘。 花旗蔘富含多種珍貴的人參皂苷(Ginsenosides)、氨基酸、多醣體、維生素、礦物質及多種微量元素,屬涼補性質,不燥不慍。其功效包括滋陰益氣、養陰清熱、生津潤燥、調補五臟、扶正安神等。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花旗蔘能支持免疫系統、促進體質恢復、增進記憶與學習能力、促進DNA與RNA合成、清除體內自由基,並有助提升生活品質,是四季皆宜、全家適用的養生食補佳品。 花旗參之簡易用法: 切片沖茶。可依個人喜好或需要加入紅棗、枸杞等中藥材,一同放入保溫杯中加入熱水,大約半小時後即可飲用。 將花旗參事先煮成濃縮參湯,利用冰盒結凍做成冰塊,需要時取適量的花旗參冰塊加入各種飲料中一起飲用,方便可口又滋補。 用慢燉鍋將花旗參煮成大鍋湯後,放入冰箱儲存,每日飲用1~2碗,簡單方便。 花旗參除了可作日常茶飲外,尚有許多其他多種用法,例如在煮魚湯或雞湯時,可加入1~2包茶旗參茶包一起燉煮,對於工作較繁忙的朋友,是最簡易的進補方式。 建議用量:建議每日使用2~4g為標準,可依個人體質或烹煮需求增減,飯前40分鐘空腹服用效果最佳。 適用人群: 中老年人身體虛弱 適合燥底、煙酒過多者 學生複習考試,白領熬夜加班者 體力透支或精神壓力大者、成年男性 適合工作繁忙引致睡眠不足者 注意事項:不宜與有含維生素C的蔬果或飲品同時服用,感冒或咳嗽的患者,孕婦或用處方用藥者請先諮詢醫師後遵循醫囑使用。
- 從 $34.19
$56.99- 從 $34.19
- 單價
- 每
-
【功效】 乾龍牙百合經脫水處理後,活性成分更濃縮,核心功效為養陰潤肺、清心安神。針對肺陰虧虛引發的乾咳少痰、咽乾口燥、聲音嘶啞,其潤肺效果溫和且持久,適合長期調理;對於心陰不足導致的失眠多夢、心煩心悸、精神倦怠,能清瀉虛火、安定心神,改善睡眠品質與精神狀態。從現代視角看,乾百合中百合多糖、生物鹼含量相對更高,抗氧化能力更強,可清除體內自由基、減少細胞損傷,同時調節免疫細胞活性,增強抵抗力,對輕度焦慮也有一定緩解作用。 【別稱】 乾龍牙百合、乾龍芽百合、乾白花百合 【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歸肺、心經 【營養價值】 乾龍牙百合因脫水去除大量水分,營養密度顯著提升。其核心活性物質百合多糖含量更高,能促進免疫細胞增殖,增強機體對病原體的抵抗力;百合生物鹼(如秋水仙鹼類似物)保留更完整,鎮靜安神、調節情緒的作用更突出。維生素方面,雖部分熱敏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有少量損失,但B族維生素(參與能量代謝,緩解疲勞)仍穩定保留;礦物質中鉀、鈣、磷含量相對集中,鉀可維持心肌正常收縮、穩定血壓,鈣和磷助力骨骼健康。此外,乾百合的膳食纖維更豐富,能有效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祕,且熱量低、飽腹感強,適合作為健康食材。 【儲存方法】 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處(適宜溫度10-20℃,濕度60%以下),遠離陽光直射和潮濕區域(如廚房水槽、灶台旁),避免受潮發黴。 用密封容器保存:選擇帶橡膠密封圈的玻璃罐、真空塑膠袋或錫罐,裝入後排出多餘空氣,若環境濕度較高,可在容器內放入1-2包食品級乾燥劑(如矽膠乾燥劑),每2-3個月更換一次乾燥劑。 避免與異味食材(如花椒、八角、陳皮)同放,防止串味;若需長期儲存(超過6個月),可將密封好的乾百合放入冰箱冷藏室(0-5℃),保質期可延長至12-18個月。 每月檢查一次:若發現乾百合表面出現白色/綠色黴點、散發黴味,或手感變軟(吸潮跡象),需立即丟棄,不可食用,以免引發腸胃不適。 【用法用量】 直接食用:乾百合需提前泡發(溫水1-2小時或冷水3-4小時),至完全舒展、無硬芯後沖洗乾淨,放入沸水中煮20-30分鐘至軟糯,加少量蜂蜜或冰糖調味即可。每日推薦用量:10-15克(乾重)。 泡水飲用:取5-8克乾百合,用溫水短暫浸泡5分鐘(無需完全泡發),放入杯中,加剛燒開的沸水,加蓋燜10-15分鐘後飲用,可反覆沖泡2-3次。搭配枸杞5克或菊花3克,養生效果更佳。 煲湯煮粥:煲湯(如乾百合蓮子湯)或煮粥(如乾百合小米粥)前,需將乾百合泡發1-2小時;煲湯時與其他食材一同下鍋,煮粥時與米同時放入,因乾百合需較長時間煮軟。每鍋湯/每碗粥用量:20-30克(乾重)。 製作甜品:用於製作乾百合銀耳羹、乾百合椰汁西米露等甜品時,乾百合提前泡發1小時,與泡軟的銀耳(或西米)同燉1-1.5小時至軟爛。每道甜品用量:15-20克(乾重),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 【注意事項】 乾百合性偏滋膩,風寒咳嗽者(表現為咳白稀痰、怕冷、流清涕)不宜食用,否則可能加重體內寒氣,導致咳嗽遷延不癒。 對百合科植物(如洋蔥、大蒜、韭菜)過敏的人群,食用乾百合可能引發皮膚瘙癢、紅疹、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需禁止食用;若不慎食用,應立即就醫。 乾百合質地較硬,泡發不充分或未煮軟時難以消化。消化功能較弱的人群(老人、兒童、脾胃虛弱者)需確保乾百合完全泡發並煮至軟糯,且每日用量減至8-12克,避免腹脹、消化不良。 乾百合若受潮發黴,可能產生有害黴菌毒素(如黃麴黴素),即便清洗、煮沸也無法完全去除,因此發現黴點、黴味時,必須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搭配食療】 乾百合蓮子小米粥 材料:乾龍牙百合20克,乾蓮子15克(去芯),小米100克,冰糖10-15克(可選)。 做法:乾百合、乾蓮子用溫水泡發1-2小時,沖洗乾淨;小米淘洗乾淨。將小米、乾百合、乾蓮子放入鍋中,加800-1000毫升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慢煮40-50分鐘(期間偶爾攪拌,防止糊底),煮至粥體濃稠,加入冰糖攪拌至融化即可。 功效:養心安神、健脾和胃,適合失眠多夢、食慾不振、身體乏力的人群,早餐或晚餐食用,可改善睡眠品質,促進腸胃消化吸收。 乾百合銀耳雪梨湯 材料:乾龍牙百合15克,乾銀耳1小朵(約10克),雪梨1個(去皮去核,切小塊),枸杞8克,冰糖20克。 做法:乾銀耳用冷水泡發2小時,去除硬根,撕成小朵;乾百合泡發1小時後沖洗乾淨;枸杞洗淨。將銀耳放入鍋中,加1500毫升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1小時,加入雪梨塊、乾百合、枸杞,繼續燉30分鐘,最後加冰糖煮至融化即可。 功效:潤肺止咳、生津止渴,適合秋冬乾燥季節食用,對肺燥引發的咽乾、咳嗽、皮膚乾燥等症狀有明顯緩解作用,同時能補充身體水分,提升肌膚水润度。
- $22.99
- $22.99
- 單價
- 每
-
【功效】 新疆無核紅棗片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能滋養脾胃。對於脾胃虛弱引起的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腹瀉等症狀,有良好的調理作用。常與山藥、芡實等搭配,強化健脾和胃的效果,促進消化吸收功能。 它還能養血安神,可用於改善因血虛導致的面色萎黃、唇甲蒼白,以及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等情況。新疆無核紅棗片能補益心血,安撫心神,緩解精神緊張。在調理過程中,常與當歸、熟地黃等養血藥物配合,增強養血之效;或與酸棗仁、柏子仁等安神藥物同用,提升安神助眠的作用,改善睡眠質量 。 此外,新疆無核紅棗片富含維生素C、鐵等營養成分,有助於增強免疫力,促進鐵質吸收,對預防缺鐵性貧血有一定幫助。其含有的環磷酸腺苷等生物活性物質,還具有抗疲勞、調節免疫等作用。 【別稱】 暫無其他特殊別稱 【性味歸經】 味甘,性溫。歸脾、胃、心經。 【營養價值】 新疆無核紅棗片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其含糖量豐富,包含葡萄糖、果糖、蔗糖等,能快速為人體補充能量。維生素方面,含有大量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增強免疫細胞活性,提升身體免疫力,同時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維生素B族參與人體新陳代謝,維護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正常運轉。礦物質中,鐵元素含量較高,對預防和改善缺鐵性貧血至關重要;鈣元素有利於維持骨骼和牙齒健康;鉀元素則在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此外,還含有環磷酸腺苷等生物活性成分,能調節免疫、抗疲勞,並對心血管健康有一定益處。 【儲存方法】 乾燥密封儲存:將新疆無核紅棗片放置在乾燥、通風、陰涼處,避免潮濕環境。可使用密封容器(如玻璃罐、密封塑料盒)或密封袋包裝,減少與空氣接觸,防止受潮發霉、蟲蛀,延長保存期限。 冷藏保存:若需長時間保存,可將密封好的新疆無核紅棗片放入冰箱冷藏室,溫度控制在0 - 4℃。冷藏前需確保棗片乾燥,避免因溫度差異產生水汽,導致棗片變質,同時防止串味。 冷凍保存:對於大量的新疆無核紅棗片,冷凍保存是有效方式。將棗片裝入密封袋或密封容器後,放入冰箱冷凍室。食用前提前取出解凍,口感和營養成分基本不受影響,適合長期儲存。 【用法用量】 直接食用:新疆無核紅棗片可直接食用,口感甘甜、方便快捷。一般每次食用10 - 15片,可依個人喜好和身體狀況適當調整。直接食用能最大程度保留營養成分,但不宜過量,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等問題。 泡茶:將5 - 8片新疆無核紅棗片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悶泡10 - 15分鐘後即可飲用。可單獨泡飲,也可與枸杞、菊花、玫瑰花等搭配,增加風味和養生功效,適合日常養生保健。 煲湯、煮粥:在煲湯、煮粥時加入新疆無核紅棗片,如紅棗蓮子粥、紅棗排骨湯等。根據食譜和個人喜好,每次加入10 - 15片,既能提升湯粥的甜度和風味,又能增加營養價值。 烘焙製作:新疆無核紅棗片可用於烘焙,製作紅棗糕、紅棗餅乾、紅棗麵包等點心。在烘焙過程中,可將棗片切碎或磨成棗泥加入麵糰或糕糊中,增添獨特風味和營養。 【注意事項】 濕盛中滿者慎用:新疆無核紅棗片味甘性溫,易助濕生熱。濕盛中滿者,如經常出現脘腹脹滿、舌苔厚膩等症狀,食用後可能加重濕邪,導致病情加重,應謹慎食用。 糖尿病患者慎食:其含糖量較高,糖尿病患者食用後易引起血糖波動,不利於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如需食用,需嚴格控制攝入量,並在醫生或營養師指導下進行。 不宜過量食用:過量食用新疆無核紅棗片可能導致胃腸不適,如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同時,因其糖分高,過量食用還可能誘發齲齒等口腔問題,建議適量食用。 注意衛生問題:購買時選擇包裝完好、衛生達標的產品。開封後盡快食用,避免因存放不當滋生細菌,影響健康。 【搭配食療】 新疆無核紅棗片桂圓茶 材料:新疆無核紅棗片10片,桂圓肉15克,枸杞10克,適量冰糖。 做法:將新疆無核紅棗片、桂圓肉、枸杞洗淨,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10 - 15分鐘,最後加入冰糖,攪拌至溶化即可。 功效:具有補血養顏、養心安神的功效,適用於氣血不足、心悸失眠、面色萎黃等症狀。 新疆無核紅棗片山藥小米粥 材料:新疆無核紅棗片12片,山藥150克,小米100克,適量冰糖。...
- $8.99
- $8.99
- 單價
- 每
-
武溪大補茶 / 药膳汤包 成分:黃精、白朮、茯神、當歸、枸杞、黨參、北芪、熟地 Ingredients : Huáng jīng, Báishù, Fú shén, Dāngguī, Qǐ zi, Dǎngshēn, Běi qí, ShúdìPlease consult your physician before using this product.
- $49.99
- $49.99
- 單價
- 每
-
【功效】 在傳統醫學中,天麻具有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的核心功效。能有效改善肝風內動所致的驚癇抽搐、肢體震顫,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眩暈、目赤腫痛,以及風濕痹阻導致的肢體麻木、關節屈伸不利、腰膝酸痛等癥狀。從現代研究角度看,天麻含天麻素、天麻多糖、揮發油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鎮靜、抗驚厥、改善腦循環、抗炎等作用,有助於緩解神經不適,保護腦部功能。 【別稱】 赤箭、明天麻、定風草、神草、水洋芋、鬼督郵、獨搖芝 【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歸肝經 【藥用成分與作用】 天麻富含多種活性成分。天麻素是核心成分,透過調節神經遞質釋放、改善腦部血液循環,發揮鎮靜、抗驚厥、緩解頭痛眩暈的作用;天麻多糖具有免疫調節、抗氧化功效,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清除自由基;揮發油具備抗炎、鎮痛效果,可緩解關節肌肉疼痛與炎症反應。這些成分協同作用,實現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的效果,維護神經與運動系統健康。 【儲存方法】 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環境(溫度8-15℃,濕度60%以下),遠離陽光直射和潮濕區域,防止發黴、蟲蛀、軟化(天麻含澱粉,易吸潮,需格外注意密封)。 用密封容器保存,如玻璃罐、真空密封袋等;乾制天麻可放入1-2包乾燥劑吸附潮氣,每2-3個月更換一次乾燥劑。 避免與異味物品同放,防止串味;定期檢查,若發現天麻出現黴點、發黏、變色或異味,應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用法用量】 煎服:日常藥用每日3-10克,可與川芎、白芷配伍增強止痛效果,或與枸杞、菊花搭配提升平肝明目功效,煎湯時小火慢煮以保留活性成分。 泡水飲用:取天麻片3-5克或天麻粉2-3克,用沸水沖泡15-20分鐘後代茶飲用,可搭配菊花、枸杞,口感清淡,適合日常緩解輕度頭痛眩暈。 食療食用:製作湯品、粥品時加入,如天麻燉雞、天麻枸杞粥,每次用量10-15克(天麻粉5-8克),質地軟糯,易吸收,滋補溫和。 【注意事項】 陰虛血少者慎用:表現為口干咽燥、血虛眩暈、皮膚乾燥的人群,食用天麻可能耗傷陰液,加重不適。 特殊人群需遵醫囑:孕婦、哺乳期婦女、嬰幼兒及肝腎功能不全者,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不良反應。 避免過量食用 :長期大量服用可能引發頭暈、噁心、食欲不振,尤其體質虛弱者,建議間歇食用,不可盲目長期滋補。 辨別正品與偽品 :正品天麻呈扁橢圓形,表面有「鸚哥嘴」或「紅小辮」狀芽痕,斷面黃白色、角質樣;警惕澱粉壓制的偽品,偽品無芽痕,斷面顆粒明顯,口感平淡。 【搭配食療】 天麻燉雞 材料:天麻12克(切片),雞肉500克,生薑3片,紅棗5顆,生抽2勺,冰糖適量(可選)。 做法:雞肉切塊,焯水去血沫;天麻、紅棗、生薑洗淨。生薑爆香後加入雞肉翻炒,淋入生抽,加300毫升清水,放入天麻和紅棗,小火燜煮40分鐘至雞肉軟爛,加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息風止痙、益氣養血,適合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產後體虛人群食用,可緩解神經不適,增強體力。 天麻枸杞粥 材料:天麻8克(研粉),枸杞15克,大米50克,冰糖適量(可選)。 做法:大米淘洗乾淨,煮成稀粥;天麻粉加少量冷水調成糊狀,倒入沸騰的粥中不斷攪拌,繼續煮5-10分鐘,加入枸杞和冰糖,再燜煮5分鐘即可。 功效:平抑肝陽、養肝明目,適合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視力模糊人群食用,可改善腦部循環,保護視力。
- $72.99
- $72.99
- 單價
- 每
-
【功效】在傳統醫學中,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可有效改善脾虛所致的乏力、食欲不振,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以及各種咳嗽痰多之症,還能緩解胃腹攣急疼痛,常作為中藥方劑中的「調和藥」平衡藥性。從現代醫學角度,甘草含有的甘草酸、甘草次酸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潰瘍、調節免疫的作用,能保護呼吸道和胃腸道黏膜;其複方製劑(如複方甘草片)因含少量阿片粉,有強效止咳作用,但長期使用可能產生依賴性。 【別稱】國老、甜草、烏拉爾甘草、蜜甘、美草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 【藥用成分與作用】甘草富含多種活性成分。甘草酸和甘草次酸是核心成分,具有抗炎、抗過敏、保肝等作用;甘草中的黃酮類物質則具備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功效。複方甘草製劑中還可能含有阿片粉(發揮鎮咳作用,存在成癮風險)、樟腦、八角茴香油(促進痰液排出)等成分,協同起到止咳、抗炎、保護黏膜的作用。 【儲存方法】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濕環境(如廚房、衛生間),防止發黴變質,影響藥效。採用密封容器保存,如玻璃罐、密封袋等,開封後需及時密封,減少與空氣接觸,防止吸潮。遠離有異味的物品,避免串味,導致甘草功效和風味改變。定期檢查,若發現甘草出現黴變、變色、異味等情況,應立即丟棄,不可使用。 【用法用量】煎服:日常藥用一般每日2-10克,若用於止咳,可與杏仁等藥材配伍,用量3-6克,煎湯服用。泡水飲用:取乾甘草片3-5克,用沸水沖泡10-15分鐘後飲用,可搭配菊花、枸杞等,作為日常養生茶飲。複方製劑(如複方甘草片):嚴格遵醫囑使用,按照規定劑量和療程服用,避免長期使用引發依賴性。 【注意事項】成癮性風險:含阿片粉的複方甘草製劑可能產生生理和心理依賴,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長期服用。禁忌與慎用人群:孕婦、哺乳期婦女,以及高血壓、低鉀血症、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應慎用或避免使用,因甘草酸可能導致水鈉滯留、電解質紊亂。藥物相互作用:避免與利尿劑、強心苷類藥物(如地高辛)、胰島素等同時使用,甘草酸會增強這些藥物的副作用。避免長期大量使用:即使是普通甘草,長期(超過2週)大量使用也可能引發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出現水腫、高血壓、低鉀血症等症狀。 【搭配食療】甘草菊花茶材料:甘草片3克,菊花5克,冰糖適量(可選)。做法:將甘草、菊花洗淨,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10分鐘,可根據口味加入冰糖調味。功效:清熱解毒、利咽潤喉,適合輕度咽喉腫痛、口干者飲用。注意不可長期飲用,高血壓患者慎用。 甘草紅棗粥材料:甘草片5克,紅棗5枚,大米50克。做法:先將甘草加水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再加入紅棗、大米煮粥。功效:補脾益氣、養血安神,適合脾虛乏力、食欲不振者食用。建議每週食用1-2次,不宜長期大量食用。
- 從 $4.99
- 從 $4.99
- 單價
- 每
-
【功效】在傳統醫學中,巴戟天具有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的核心功效。能有效改善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宮冷不孕、畏寒肢冷,精血虧虛引起的頭暈耳鳴、鬚髮早白,以及風濕痹痛導致的肢體麻木、關節屈伸不利等癥狀。從現代研究角度看,巴戟天含巴戟天多糖、黃酮類、蒽醌類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調節、抗疲勞、抗炎、改善生殖功能等作用,有助於增強身體活力,調節內分泌平衡。 【別稱】巴戟、雞腸風、兔子腸、巴戟肉、山戟天、黑雞腸、雞眼藤根 【性味歸經】味甘、辛,性微溫;歸腎、肝經 【藥用成分與作用】巴戟天富含多種活性成分。巴戟天多糖是核心成分,透過激活免疫細胞、清除自由基,發揮免疫調節、抗衰老、抗疲勞作用;黃酮類物質具有強效抗氧化、抗炎功效,能保護腎功能,緩解關節炎症;蒽醌類化合物對改善生殖功能、提升體力耐力有顯著效果。這些成分協同作用,實現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的功效,維護機體生殖與運動系統健康。 【儲存方法】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環境(溫度8-15℃,濕度60%以下),遠離陽光直射和潮濕區域,防止發黴、蟲蛀、軟化(制巴戟天質地溫潤,易吸潮,需格外注意密封)。用密封容器保存,如玻璃罐、真空密封袋等;長期儲存可放入1-2包乾燥劑吸附潮氣,每2-3個月更換一次。避免與異味物品同放,防止串味;定期檢查,若發現巴戟天出現黴點、發黏、變色或異味,應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用法用量】煎服:日常藥用每日6-10克,可與枸杞、熟地配伍增強補腎養血效果,或與杜仲、牛膝搭配提升強筋健骨功效,煎湯時小火慢煮以保留活性成分。泡水飲用:取巴戟天片5-8克,用沸水沖泡15-20分鐘後代茶飲用,可搭配枸杞、紅棗中和其辛溫之性,口感溫潤,適合日常養生。食療食用:製作湯品、粥品時加入,如巴戟天枸杞羊肉湯、巴戟天杜仲粥,每次用量10-15克,優先選用制巴戟天(巴戟肉),滋膩性更低,更易吸收。 【注意事項】陰虛火旺者禁用:表現為潮熱盜汗、口干咽燥、頭暈耳鳴、大便乾結的人群,食用性微溫的巴戟天可能加重內熱癥狀。濕熱下注、小便不利者慎用:表現為小便黃赤、尿頻尿急、陰囊潮濕的人群,可能因巴戟天的溫燥之性加重濕熱癥狀。特殊人群需遵醫囑:孕婦、哺乳期婦女、青少年,以及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不良反應。辨別正品與偽品:正品巴戟天表面灰黃色或暗灰色,斷面皮部厚、紫黑色,木部細,有黏性;警惕用羊角藤冒充,偽品斷面皮部薄,無黏性,苦味明顯。 【搭配食療】巴戟天枸杞羊肉湯材料:巴戟天10克(切片),羊肉500克,枸杞15克,生薑3片,紅棗5顆,冰糖適量(可選)。做法:羊肉切塊,焯水去除血沫和雜質;巴戟天、枸杞、紅棗、生薑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2小時至羊肉軟爛,加入冰糖攪拌至融化即可。功效: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適合腎陽虛、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關節酸痛人群食用,可增強體力,改善抗寒能力。 巴戟天杜仲粥材料:巴戟天8克,杜仲6克,大米50克,枸杞10克,冰糖適量(可選)。做法:將巴戟天、杜仲加水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大米淘洗乾淨,與枸杞一同加入藥汁中,小火煮30分鐘至粥體濃稠,加冰糖調味即可。功效:補腎強腰、益精明目,適合腎虧腰痛、頭暈耳鳴、視力模糊人群食用,可緩解腰部不適,提升精力狀態。
- $7.99
- $7.99
- 單價
- 每
-
【功效】在傳統醫學中,牛膝(以懷牛膝為優)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引血下行、利尿通淋的核心功效。能有效改善肝腎虧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瘀血阻滯引起的經閉痛經、產後瘀阻、肢體麻木、跌打腫痛,以及血熱妄行導致的吐血、衄血,還可緩解濕熱下注引發的小便淋瀝澀痛等癥狀。從現代研究角度看,牛膝含牛膝多糖、齊墩果酸、三萜皂苷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免疫調節、改善血液循環、抗衰老等作用,有助於增強身體活力,維護血管與骨骼健康。 【別稱】懷牛膝、川牛膝、牛髁膝、百倍、山莧菜、對節菜、鐵牛膝 【性味歸經】味苦、甘、酸,性平;歸肝、腎經 【藥用成分與作用】牛膝富含多種活性成分。牛膝多糖是核心成分,透過激活免疫細胞、抑制炎症介質釋放,發揮免疫調節、抗炎作用;齊墩果酸具有保肝、抗氧化功效,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三萜皂苷則有助於強筋健骨、改善血液循環、緩解腫痛。這些成分協同作用,實現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的效果,維護機體運動與血管健康。 【儲存方法】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環境(溫度10-15℃,濕度60%以下),遠離陽光直射和潮濕區域,防止發黴、蟲蛀、藥效流失。用密封容器保存,如玻璃罐、真空密封袋等,開封後立即密封,減少與空氣接觸,避免活性成分氧化。避免與花椒、八角等有異味的物品同放,防止串味;定期檢查,若發現牛膝出現黴點、變色、結塊或異味,應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用法用量】煎服:日常藥用每日9-15克,懷牛膝(補肝腎)可與枸杞、熟地配伍;川牛膝(活血通經)可與川芎、當歸搭配,煎湯時小火慢煮以保留活性成分。泡水飲用:取牛膝片5-10克,用沸水沖泡15-20分鐘後代茶飲用,可搭配枸杞、紅棗中和苦味,適合日常輕度養生。食療食用:製作湯品、粥品時加入,如牛膝枸杞粥、牛膝杜仲排骨湯,每次用量10-15克,優先選用懷牛膝,滋補效果更優。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其活血通經作用較強,可能影響胎兒穩定,孕婦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月經過多、有出血傾向者禁用:活血作用可能加重出血癥狀,如牙齦出血、皮下瘀斑等。脾虛泄瀉者慎用:其酸苦之性可能加重消化不適,導致腹瀉、腹脹。區分懷牛膝與川牛膝:懷牛膝主產河南,偏補肝腎、強筋骨;川牛膝主產四川,偏活血通經、引血下行,需根據需求選用,不可混淆。 【搭配食療】牛膝枸杞粥材料:懷牛膝10克,枸杞15克,大米50克,冰糖適量(可選)。做法:牛膝加水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大米淘洗乾淨,與枸杞、藥汁一同放入鍋中,小火煮30分鐘至粥體濃稠,加冰糖調味即可。功效:補肝腎、強筋骨、明目,適合肝腎虧虛、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視力模糊人群食用,可改善精力狀態,保護視力。 牛膝杜仲排骨湯材料:懷牛膝12克(切片),杜仲10克,排骨500克,生薑3片,紅棗5顆,冰糖適量(可選)。做法:排骨切塊,焯水去血沫;牛膝、杜仲、紅棗、生薑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1.5小時至排骨軟爛,加入冰糖攪拌至融化即可。功效:補肝腎、強腰膝、活血止痛,適合腰膝酸痛、肢體麻木、體倦乏力人群食用,可緩解骨骼肌肉不適,增強體力。
- $19.99
- $19.99
- 單價
- 每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Get the latest updates on new products and upcoming sal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