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效】在傳統醫學中,制何首烏(炮製後) 核心功效為補肝腎、益精血、烏鬚髮、強筋骨;生何首烏 則側重解毒、截瘧、潤腸通便。制何首烏能有效改善肝腎不足、精血虧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鬚髮早白、肢體麻木,以及高脂血症等癥狀;生何首烏可用於瘡癰、瘰癧、風疹瘙癢、瘧疾及腸燥便祕。從現代研究角度看,何首烏含大黃酚、大黃素、何首烏多糖、卵磷脂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調節、抗氧化、烏髮養顏、降血脂等作用。重要提示:生何首烏存在潛在肝毒性,日常滋補需使用制何首烏,且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長期過量服用。 【別稱】首烏、赤首烏、夜交藤根、地精、馬肝石、黑首烏 【性味歸經】味甘、澀,性微溫;歸肝、腎經 【藥用成分與作用】何首烏富含多種活性成分。何首烏多糖是核心成分,透過激活免疫細胞、清除自由基,發揮免疫調節、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大黃酚、大黃素(生首烏含量較高)具有解毒、通便功效,但過量可能刺激肝臟;卵磷脂能滋養神經和生殖系統,輔助保護肝腎功能。制何首烏經黑豆汁蒸制後,肝毒性降低,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更顯著。這些成分協同作用,實現補肝腎、益精血、烏鬚髮的核心效果。 【儲存方法】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環境(溫度10-15℃,濕度60%以下),遠離陽光直射和潮濕區域,防止發黴、蟲蛀、軟化(何首烏含澱粉,易吸潮)。用密封容器保存,如玻璃罐、真空密封袋等;生首烏與制首烏需分開存放,避免混淆。長期儲存可放入1-2包乾燥劑,每2-3個月更換一次。避免與異味物品同放,防止串味;定期檢查,若發現何首烏出現黴點、變色、發黏或異味,應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用法用量】煎服:制何首烏每日9-15克,可與枸杞、熟地、當歸等配伍增強滋補效果,煎湯時小火慢煮;生何首烏每日10-15克,僅用於短期對症治療,不可長期服用。泡水飲用:取制何首烏片5-10克,用沸水沖泡15-20分鐘後代茶飲用,可搭配枸杞、紅棗中和其澀味,適合日常輕度滋補。食療食用:僅使用制何首烏,加入湯品、粥品中,如何首烏枸杞粥、何首烏烏雞湯,每次用量10-15克,口感溫潤易吸收。 【注意事項】警惕肝毒性風險:生何首烏肝毒性較明顯,制何首烏雖經炮製減毒,但長期或過量服用仍可能損傷肝臟,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定期檢查肝功能。濕痰較重者慎用:表現為胸悶、痰多、腹脹、大便黏膩的人群,食用何首烏可能加重痰濕停滯,引發不適。特殊人群禁用/慎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嬰幼兒及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老年人、體質虛弱者需嚴格遵醫囑控制用量。區分生制何首烏:生何首烏色偏棕紅,斷面粉性,用於解毒通便;制何首烏色黑褐,質地滋潤,用於滋補肝腎,兩者不可混用。 【搭配食療】何首烏枸杞粥材料:制何首烏12克,枸杞15克,大米50克,冰糖適量(可選)。做法:制何首烏加水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大米淘洗乾淨,與枸杞、藥汁一同放入鍋中,小火煮30分鐘至粥體濃稠,加冰糖調味即可。功效:補肝腎、益精血、烏鬚髮,適合鬚髮早白、頭暈耳鳴、腰膝酸軟人群食用,可改善氣血狀況,滋養毛髮。 何首烏烏雞湯材料:制何首烏15克,烏雞500克,生薑3片,紅棗5顆,冰糖適量(可選)。做法:烏雞切塊,焯水去除血沫;制何首烏、紅棗、生薑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1.5小時至烏雞軟爛,加入冰糖攪拌至融化即可。功效:養血滋陰、強筋健骨,適合精血虧虛、肢體乏力、面色萎黃人群食用,可增強體力,改善體質。
- $18.99
- $18.99
- 單價
- 每
-
【功效】 在傳統醫學中,牛蒡根具有疏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的功效。能有效改善風熱所致的咽喉腫痛、咳嗽,麻疹不透,以及風疹瘙癢等癥狀。從現代研究角度看,牛蒡根含牛蒡苷、牛蒡多糖、黃酮類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調節、降血脂等作用,有助於減輕氧化應激損傷,緩解炎症反應,調節血脂水平。 【別稱】 惡實根、鼠粘根、牛菜、大力子根、東洋參根 【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寒;歸肺、胃經 【藥用成分與作用】 牛蒡根富含多種活性成分。牛蒡苷是核心成分,透過抑制炎症介質釋放、調節脂質代謝,發揮抗炎、降血脂、保肝的作用;牛蒡多糖具有免疫調節、抗氧化的功效,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清除自由基;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維生素C、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鉀、鈣、鐵),支持代謝功能,維持機體正常生理活動。這些成分共同作用,起到疏散風熱、解毒利咽、調節機體代謝平衡的效果。 【儲存方法】 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濕環境,防止發黴、變質。 用密封容器保存,如玻璃罐、密封袋等,每次取用後及時密封,防止吸潮。 定期檢查,若發現牛蒡根出現黴變、變色、異味等情況,應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用法用量】 煎服:日常藥用一般每日10-15克,可與連翹等藥材配伍,煎湯服用。 泡水飲用:取牛蒡根片5-10克,用沸水沖泡15-20分鐘後飲用,可搭配菊花、枸杞等。 食療食用:製作湯品、炒菜時加入,如牛蒡根排骨湯、牛蒡根炒肉,每次用量15-20克,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用量。 【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慎服,其性寒,可能加重寒症和消化不適。 避免過量食用,過量可能引起腹瀉、腹痛,尤其是消化功能較弱者。 務必妥善儲存,防止黴變。黴變的牛蒡根可能產生有害毒素,切勿食用。 【搭配食療】 牛蒡根菊花茶 材料:牛蒡根10克,菊花5克,冰糖適量(可選)。 做法:將牛蒡根、菊花洗淨,用沸水沖泡15分鐘,可根據口味加入冰糖調味。 功效:疏散風熱、利咽解毒,適合咽喉腫痛、口干咽燥、輕度發熱人群食用,可緩解呼吸道不適,清熱解渴。 牛蒡根排骨湯 材料:牛蒡根15克,排骨500克,生薑3片,紅棗3顆,冰糖適量(可選)。 做法:將牛蒡根、紅棗、生薑洗淨;排骨切塊,焯水去血沫。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1.5小時,加入冰糖攪拌至融化即可。 功效:養血祛風、強身健體,適合體倦乏力、咽喉不適、皮膚乾燥人群食用,可增強體力,改善皮膚狀況。
- $6.99
- $6.99
- 單價
- 每
-
特级原色 贡品 纹党参(8 oz) 尺寸 8-9支/8 oz 性味 甘,平。 功效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西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 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便溏,内热消渴,久泻,脱肛,肺虚喘咳,气短自汗,气微两亏诸证。 经脉 归脾经、肺经。 主治 补中,益气,生津,益肺。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便溏,内热消渴,久泻,脱肛,肺虚喘咳,气短自汗,气微两亏诸证。 注意禁忌 有实邪者忌服。不宜与藜芦同用。 【食疗方】 1.玉竹党参粥 玉竹20g,党参30g,大米50g.先将玉竹、党参煎煮取汁,去渣后放入大米,再加适量水煮粥。每日服2次,趁热食用。 功效:益气养阴。主治气阴两虚之疲乏无力、自汗、心悸怔忡、胃纳不佳、口干、手足心热或盗汗、少寝多梦等症。感冒、腹胀纳呆者暂停用。 2.参米茶 党参30克,粟米100克。将党参、粟米分别淘洗干净,党参干燥后研碎,粟米炒熟,同置于砂锅内。加入清水1000毫升,浸渍1小时后,煎煮20分钟停火,沉淀后倒入保温瓶内,代茶饮用。 功效:补脾养胃,益气滋阴。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胃脘隐痛等。 3.归参炖母鸡 当归15克,党参15克,母鸡1只、葱、生姜、料酒、食盐各适量。将母鸡宰杀后,去毛和内脏,洗净,将当归、参放入鸡腹内,再将鸡放进砂锅,加入葱、生姜、料酒、食盐、清水各适量,再将砂锅置武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煨炖,直至鸡肉粑烂即成。食用时,可分餐吃肉,喝汤。 功效:补血壮体。适用于肝脾血虚之慢性肝炎和各种贫血。 4.参枣米饭 党参10克,糯米250克,白糖50克。将党参、大枣放在砂锅内,加水泡发后煎煮30分钟左右,捞出党参、大枣,药液备用。将糯米洗净,放在大瓷碗中,加水适量,蒸熟后,扣在盘中 ,将党参、大枣摆在糯米饭上,药液加白糖,煎成浓汁后浇在枣饭上即成。可作早餐食用。 功效:健脾益气。主治体虚气弱,乏力倦怠,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 5.参芪首乌精 党参250克,黄芪250克,制何首乌200克,白糖500克。将党参、黄芪、制首乌洗净,用冷水浸透,加水适量煮沸,沸后改为文火,每半小时取一次药液,共煎3次;将3次煎液混合,去药渣,再继续用文火煎熬浓缩,到稠如膏时停火待。 6.参杞酒 党参15克,枸杞15克,米酒500毫升。将党参、枸杞子洗净,干燥后研为粗末,放入细口瓶内,加入米酒,密封瓶口,每日振摇1次,浸泡7天以上。每次服15毫升,早晚各服1次。 功效:益气补血、宁心安神。主治心脾两虚、心悸失眠、夜寐多梦、食欲不振、肢体倦怠等。 7.参芪汤 党参250克 黄芪250克 白糖500克。将党参、黄芪洗净,以冷水泡透,加水适量煎煮,每半小时取药液1次,共煎煮3次,然后合并药液。将合并的药液用文火煎熬至稠粘时停火,等浓缩液冷却后,加入白糖,使之吸净药液,混合均匀,再晒干,压碎,装入玻璃瓶。 服法:用沸水冲化后服用,每次10克,每日2次。 功效:补益肺脾之气。适用于气虚型心悸气短、食少便溏、脏器下垂、浮肿、气喘、头晕等症。 Premium...
- $149.99
- $149.99
- 單價
- 每
-
【功效】在傳統醫學中,黃精具有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的核心功效。能有效改善脾虛氣虛所致的體倦乏力、食欲不振,肺陰虧虛引起的乾咳少痰、咽干舌燥,以及腎陰不足導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鬚髮早白等癥狀。從現代研究角度看,黃精含黃精多糖、黃精皂苷、黃酮類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調節、抗氧化、抗疲勞、抗衰老等作用,有助於增強機體抵抗力,調節內在平衡。 【別稱】雞頭黃精、薑形黃精、制黃精、老虎薑、筆管菜、太陽草、山薑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 【藥用成分與作用】黃精富含多種活性成分。黃精多糖是核心成分,透過激活免疫細胞、清除自由基,發揮免疫調節、抗衰老作用;黃精皂苷具有抗疲勞、補充精力的功效,緩解身體倦怠;黃酮類物質具備抗氧化、抗炎能力,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這些成分協同作用,實現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的效果,維護機體代謝健康。 【儲存方法】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環境(溫度10-15℃,濕度60%以下),遠離陽光直射和潮濕區域,防止發黴、蟲蛀、軟化(制黃精質地黏膩,易吸潮,需格外注意密封)。用密封容器保存,如玻璃罐、真空密封袋等;長期儲存可放入1-2包乾燥劑吸附潮氣,每2-3個月更換一次。避免與異味物品同放,防止串味;定期檢查,若發現黃精出現黴點、發黏、變色或異味,應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用法用量】煎服:日常藥用每日9-15克,可與枸杞、熟地配伍增強補腎效果,或與麥冬、沙參搭配提升潤肺功效,煎湯時小火慢煮以保留活性成分。泡水飲用:取黃精片5-10克,用沸水沖泡15-20分鐘後代茶飲用,可搭配枸杞、紅棗中和其黏膩感,口感溫潤清甜,適合日常養生。食療食用:製作湯品、粥品時加入,如黃精枸杞粥、黃精黃芪燉雞湯,每次用量10-20克,優先選用制黃精,滋膩性更低,更易吸收。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痰濕內盛者慎用:表現為腹脹、大便溏稀、痰多黏稠的人群,食用黃精可能加重消化不適,導致痰濕停滯。避免過量食用:長期大量服用可能引發氣滯血瘀,尤其消化功能較弱者,建議間歇食用,或搭配陳皮、生薑等理氣食材平衡藥性。特殊人群需遵醫囑:孕婦、哺乳期婦女、青少年及糖尿病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不良反應。區分生制黃精:生黃精色淡黃,質地較硬,滋膩性強;制黃精經蒸制後色黑褐,質地黏潤,刺激性降低,日常滋補首選制黃精。 【搭配食療】黃精枸杞粥材料:黃精12克(切片),枸杞15克,大米50克,冰糖適量(可選)。做法:黃精加水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大米淘洗乾淨,與枸杞、藥汁一同放入鍋中,小火煮30分鐘至粥體濃稠,加冰糖調味即可。功效:補氣養陰、益腎明目,適合腎陰不足、頭暈耳鳴、視力模糊、體倦乏力人群食用,可改善精力狀態,保護視力。 黃精黃芪燉雞湯材料:黃精15克,黃芪10克,雞肉500克,生薑3片,紅棗5顆,冰糖適量(可選)。做法:雞肉切塊,焯水去除血沫;黃精、黃芪、紅棗、生薑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1.5小時至雞肉軟爛,加入冰糖攪拌至融化即可。功效:益氣養陰、健脾潤肺,適合氣陰兩虛、氣短乏力、乾咳少痰人群食用,可增強體力,緩解呼吸道不適。
- $23.99
- $23.99
- 單價
- 每
-
【功效】在傳統醫學中,牛大力具有補虛潤肺、強筋活絡的核心功效。能有效改善肺虛所致的乾咳少痰,氣血不足引起的體倦乏力,肝腎虧虛導致的腰膝酸痛、下肢痿軟,以及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等癥狀。從現代研究角度看,牛大力含牛大力多糖、黃酮類、甾體皂苷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調節、抗炎、抗氧化、抗疲勞等作用,有助於增強機體抵抗力,緩解身體不適。 【別稱】金鐘根、山蓮藕、倒吊金鐘、豬腳笠、大力薯、牛古大力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歸肺、腎經 【藥用成分與作用】牛大力富含多種活性成分。牛大力多糖是核心成分,透過促進免疫細胞活性、減輕氧化應激,發揮免疫調節、抗疲勞作用;黃酮類物質具有強效抗炎、清除自由基的功效,保護細胞免受損傷;甾體皂苷則有助於強筋健骨,緩解關節肌肉酸痛僵硬。這些成分協同作用,實現補虛潤肺、強筋活絡的效果,維護機體運動與代謝平衡。 【儲存方法】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濕環境,防止發黴、蟲蛀、變質(牛大力含澱粉,易吸潮,需格外注意密封)。用密封容器保存,如玻璃罐、真空密封袋等,每次取用後及時密封,防止吸潮結塊或藥效流失。定期檢查,若發現牛大力出現黴變、變軟、變色或異味等情況,應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用法用量】煎服:日常藥用每日15-30克,可與南沙參、麥冬配伍增強潤肺效果,或與枸杞、熟地搭配提升補腎功效,煎湯時小火慢煮以保留活性成分。泡水飲用:取牛大力片10-15克,用沸水沖泡15-20分鐘後代茶飲用,可搭配枸杞、紅棗,口感清甜溫潤,適合日常養生。食療食用:製作湯品、粥品時加入,如牛大力排骨湯、牛大力枸杞粥,每次用量20-30克,可根據個人體質調整,易吸收且滋補溫和。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慎用,其滋補且略帶黏膩之性,可能加重消化不適。避免過量食用,長期大量服用可能引發腹脹、食欲不振,尤其消化功能較弱者,建議間歇食用。務必妥善儲存,防止黴變。黴變的牛大力可能產生有害毒素,切勿食用。 【搭配食療】牛大力排骨湯材料:牛大力25克(切片),排骨500克,生薑3片,紅棗5顆,冰糖適量(可選)。做法:牛大力、紅棗、生薑洗淨;排骨切塊,焯水去血沫。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1.5-2小時至排骨軟爛,加入冰糖攪拌至融化即可。功效:益氣養血、強筋健骨,適合體倦乏力、腰膝酸痛、肢體麻木人群食用,可增強體力,改善關節不適。 牛大力枸杞粥材料:牛大力15克,枸杞10克,大米50克,冰糖適量(可選)。做法:將牛大力加水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大米淘洗乾淨,與枸杞一同加入藥汁中,小火煮30分鐘至粥體濃稠,加冰糖調味即可。功效:潤肺止咳、補腎強筋,適合肺虛乾咳、頭暈耳鳴、腰膝酸軟人群食用,可緩解呼吸道不適,提升身體活力。
- $24.99
- $24.99
- 單價
- 每
-
【功效】 在傳統醫學中,桂圓乾具有補益心脾的功效,常用於改善心脾兩虛導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面色萎黃、食欲不振等症狀,能增強心脾功能,為身體補充氣血。其養血安神作用顯著,對因氣血不足引起的頭暈眼花、神疲乏力等有良好的調理效果,還可幫助緩解焦慮、改善睡眠質量。從現代醫學角度看,桂圓乾富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質等,能快速補充能量,緩解疲勞;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K及鐵、鉀等礦物質,維生素C有助於增強免疫力,維生素K對骨骼健康有益,鐵元素可預防缺鐵性貧血,鉀元素能維持心臟正常功能和體內電解質平衡;此外,桂圓乾中的黃酮類、多酚類等活性成分,在抗氧化、抗炎、延緩衰老等方面也展現出一定潛力。 【別稱】 龍眼乾、桂圓 【性味歸經】 味甘,性溫;歸心、脾經 【營養價值】 桂圓乾營養豐富,其含糖量較高,主要為葡萄糖和蔗糖,可為人體快速提供能量。蛋白質含量也較為可觀,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在維生素方面,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族、維生素C、維生素K等,維生素A對視力保護有益,B族維生素參與身體新陳代謝,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維生素K有助於維持骨骼健康。礦物質方面,鐵、鉀、鎂、鈣等含量豐富,鐵元素是製造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鉀元素在維持心臟正常功能和血壓穩定上發揮重要作用,鎂和鈣則對神經肌肉的正常興奮性及骨骼強度維持至關重要。此外,桂圓乾還含有桂圓多糖、黃酮類、多酚類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調節免疫等多種功效。 【儲存方法】 將桂圓乾放置在乾燥、陰涼、通風良好的環境中,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濕,防止發黴、蟲蛀,影響品質。 使用密封容器或密封袋進行保存,盡量排出內部空氣,減少與氧氣接觸,延緩桂圓乾氧化變質,保持其口感和營養。 若需長期儲存,可將密封好的桂圓乾放入冰箱冷藏室,溫度控制在0 - 5℃左右;若環境濕度較大,可在儲存容器中放入乾燥劑,進一步保持乾燥。 【用法用量】 直接食用:桂圓乾可直接食用,口感甜潤,一般每天食用10 - 15顆為宜,能快速補充能量。 泡水飲用:取5 - 10顆桂圓乾,用開水沖泡,悶泡10 - 15分鐘後飲用,可反覆沖泡3 - 4次,適合日常養生,也可搭配紅棗、枸杞等一起沖泡。 煲湯煮粥:在煲湯或煮粥時加入桂圓乾,如桂圓蓮子粥、桂圓紅棗雞湯等,一般每鍋湯或每碗粥加入10 - 15顆,需在出鍋前10 - 15分鐘加入,避免長時間高溫破壞營養。 製作甜品:可用於製作桂圓乾糯米糕、桂圓銀耳羹等甜品,根據個人口味適量添加,增添風味和營養。 【注意事項】 桂圓乾性溫,過量食用易上火,出現口腔潰瘍、牙齦腫痛、流鼻血等症狀,熱性體質、容易上火人群應控制食用量。 桂圓乾含糖量較高,糖尿病患者食用時需嚴格控制量,並密切監測血糖變化,以免引起血糖波動。 孕婦不宜大量食用桂圓乾,因其性溫,可能會加重體內燥熱,引起胎動不安甚至流產風險。 對桂圓乾過敏者禁止食用,若食用後出現皮膚瘙癢、皮疹、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應立即就醫。 【搭配食療】 桂圓紅棗茶 材料:桂圓乾10顆,紅棗5顆,紅糖適量。 做法:紅棗洗淨去核,與桂圓乾一同放入杯中,用開水沖泡,悶泡15 - 20分鐘,加入紅糖調味即可。 功效:具有補血養顏、益氣安神的功效,適合氣血不足、面色蒼白、失眠多夢人群飲用,可改善身體氣血狀態,提升精神活力。 桂圓蓮子百合粥...
- $24.99
- $24.99
- 單價
- 每
-
-
【功效】 在傳統醫學中,黃芪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能有效改善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所致的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半身不遂、痹痛麻木,以及癰疽難潰、久潰不斂等癥狀。從現代研究角度看,黃芪含黃芪多糖、皂苷類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調節、抗氧化、抗炎、降血糖等作用,有助於增強機體抵抗力,調節生理功能。 【別稱】 北芪、綿芪、黃耆、獨椹、蜀脂、百本 【性味歸經】 味甘,微溫;歸脾、肺經 【藥用成分與作用】 黃芪富含多種活性成分。黃芪多糖是核心成分,具有免疫調節、抗氧化、降血糖的作用;黃芪皂苷具有抗炎、保肝、調節心血管功能的功效;此外,還含有黃酮類物質,具備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這些成分共同作用,起到補氣升陽、調節免疫、維護機體健康的效果。 【儲存方法】 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濕環境,防止發黴、蟲蛀。 用密封容器保存,如玻璃罐、密封袋等,每次取用後及時密封,防止吸潮。 定期檢查,若發現黃芪出現黴變、變色、異味等情況,應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用法用量】 煎服:日常藥用一般每日9-30克,可與人參、白術等藥材配伍,煎湯服用。 泡水飲用:取黃芪片5-10克,用沸水沖泡15-20分鐘後飲用,可搭配枸杞、紅棗等。 食療食用:製作湯品、粥品或燉品時,加入黃芪(15-20克),如黃芪燉雞湯、黃芪粥等,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用量。 【注意事項】 表實邪盛、陰虛陽亢、濕阻氣滯者慎用,以免加重癥狀。 避免長期過量食用,尤其是陰虛體質者,可能出現燥熱癥狀。 務必妥善儲存,防止黴變。黴變的黃芪可能產生有害毒素,切勿食用。 【搭配食療】 黃芪燉雞湯 材料:黃芪20克,雞肉500克,紅棗5顆,生薑3片,冰糖適量(可選)。 做法:將黃芪、紅棗、生薑洗淨;雞肉切塊,焯水去血沫。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1.5小時,加入冰糖攪拌至融化即可。 功效:補氣固表、養血益氣,適合氣虛乏力、面色蒼白、免疫力低下人群食用,可增強體力,提升免疫功能。 黃芪粥 材料:黃芪15克,大米50克,枸杞10克,冰糖適量(可選)。 做法:將黃芪加水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加入大米、枸杞煮粥,可根據口味加入冰糖調味。 功效:健脾益氣、養血安神,適合脾虛食少、失眠多夢人群食用,可改善消化功能,提升睡眠品質。
- $238.99
- $238.99
- 單價
- 每
-
【功效】 在傳統醫學中,黃芪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能有效改善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所致的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半身不遂、痹痛麻木,以及癰疽難潰、久潰不斂等癥狀。從現代研究角度看,黃芪含黃芪多糖、皂苷類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調節、抗氧化、抗炎、降血糖等作用,有助於增強機體抵抗力,調節生理功能。 【別稱】 北芪、綿芪、黃耆、獨椹、蜀脂、百本 【性味歸經】 味甘,微溫;歸脾、肺經 【藥用成分與作用】 黃芪富含多種活性成分。黃芪多糖是核心成分,具有免疫調節、抗氧化、降血糖的作用;黃芪皂苷具有抗炎、保肝、調節心血管功能的功效;此外,還含有黃酮類物質,具備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這些成分共同作用,起到補氣升陽、調節免疫、維護機體健康的效果。 【儲存方法】 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濕環境,防止發黴、蟲蛀。 用密封容器保存,如玻璃罐、密封袋等,每次取用後及時密封,防止吸潮。 定期檢查,若發現黃芪出現黴變、變色、異味等情況,應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用法用量】 煎服:日常藥用一般每日9-30克,可與人參、白術等藥材配伍,煎湯服用。 泡水飲用:取黃芪片5-10克,用沸水沖泡15-20分鐘後飲用,可搭配枸杞、紅棗等。 食療食用:製作湯品、粥品或燉品時,加入黃芪(15-20克),如黃芪燉雞湯、黃芪粥等,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用量。 【注意事項】 表實邪盛、陰虛陽亢、濕阻氣滯者慎用,以免加重癥狀。 避免長期過量食用,尤其是陰虛體質者,可能出現燥熱癥狀。 務必妥善儲存,防止黴變。黴變的黃芪可能產生有害毒素,切勿食用。 【搭配食療】 黃芪燉雞湯 材料:黃芪20克,雞肉500克,紅棗5顆,生薑3片,冰糖適量(可選)。 做法:將黃芪、紅棗、生薑洗淨;雞肉切塊,焯水去血沫。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1.5小時,加入冰糖攪拌至融化即可。 功效:補氣固表、養血益氣,適合氣虛乏力、面色蒼白、免疫力低下人群食用,可增強體力,提升免疫功能。 黃芪粥 材料:黃芪15克,大米50克,枸杞10克,冰糖適量(可選)。 做法:將黃芪加水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加入大米、枸杞煮粥,可根據口味加入冰糖調味。 功效:健脾益氣、養血安神,適合脾虛食少、失眠多夢人群食用,可改善消化功能,提升睡眠品質。
- $93.99
- $93.99
- 單價
- 每
-
【功效】 在傳統醫學中,黃芪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能有效改善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所致的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半身不遂、痹痛麻木,以及癰疽難潰、久潰不斂等癥狀。從現代研究角度看,黃芪含黃芪多糖、皂苷類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調節、抗氧化、抗炎、降血糖等作用,有助於增強機體抵抗力,調節生理功能。 【別稱】 北芪、綿芪、黃耆、獨椹、蜀脂、百本 【性味歸經】 味甘,微溫;歸脾、肺經 【藥用成分與作用】 黃芪富含多種活性成分。黃芪多糖是核心成分,具有免疫調節、抗氧化、降血糖的作用;黃芪皂苷具有抗炎、保肝、調節心血管功能的功效;此外,還含有黃酮類物質,具備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這些成分共同作用,起到補氣升陽、調節免疫、維護機體健康的效果。 【儲存方法】 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濕環境,防止發黴、蟲蛀。 用密封容器保存,如玻璃罐、密封袋等,每次取用後及時密封,防止吸潮。 定期檢查,若發現黃芪出現黴變、變色、異味等情況,應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用法用量】 煎服:日常藥用一般每日9-30克,可與人參、白術等藥材配伍,煎湯服用。 泡水飲用:取黃芪片5-10克,用沸水沖泡15-20分鐘後飲用,可搭配枸杞、紅棗等。 食療食用:製作湯品、粥品或燉品時,加入黃芪(15-20克),如黃芪燉雞湯、黃芪粥等,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用量。 【注意事項】 表實邪盛、陰虛陽亢、濕阻氣滯者慎用,以免加重癥狀。 避免長期過量食用,尤其是陰虛體質者,可能出現燥熱癥狀。 務必妥善儲存,防止黴變。黴變的黃芪可能產生有害毒素,切勿食用。 【搭配食療】 黃芪燉雞湯 材料:黃芪20克,雞肉500克,紅棗5顆,生薑3片,冰糖適量(可選)。 做法:將黃芪、紅棗、生薑洗淨;雞肉切塊,焯水去血沫。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1.5小時,加入冰糖攪拌至融化即可。 功效:補氣固表、養血益氣,適合氣虛乏力、面色蒼白、免疫力低下人群食用,可增強體力,提升免疫功能。 黃芪粥 材料:黃芪15克,大米50克,枸杞10克,冰糖適量(可選)。 做法:將黃芪加水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加入大米、枸杞煮粥,可根據口味加入冰糖調味。 功效:健脾益氣、養血安神,適合脾虛食少、失眠多夢人群食用,可改善消化功能,提升睡眠品質。
- $43.99
- $43.99
- 單價
- 每
-
【功效】在傳統醫學中,熟地(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血虛所致的面色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以及陰虛引起的盜汗、口干、腰膝酸軟等癥狀。從現代研究角度看,熟地含地黃多糖、梓醇、地黃苷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調節、抗氧化、促進造血等作用,有助於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血陰不足的狀況。 【別稱】熟地、伏地、熟地黃、大熟地、九蒸九曬熟地 【性味歸經】味甘,微溫;歸肝、腎經 【藥用成分與作用】熟地富含多種活性成分。地黃多糖是核心成分,具有免疫調節、促進造血、抗氧化的作用;梓醇具備抗炎、保肝的功效;此外,還含有地黃苷,能輔助發揮滋陰填精的作用。這些成分共同作用,起到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維持機體代謝平衡的效果。 【儲存方法】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濕環境,因其質地黏膩,易吸潮,需特別注意密封防潮。用密封容器保存,如玻璃罐、真空密封袋等,每次取用後及時密封,防止吸潮和蟲蛀。定期檢查,若發現熟地出現黴變、發黏、異味等情況,應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用法用量】煎服:日常藥用一般每日9-15克,可與當歸、白芍等藥材配伍,煎湯服用。食療食用:製作湯品、粥品或燉品時,加入熟地(10-20克),如熟地當歸粥、熟地枸杞湯等,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用量。 【注意事項】脾胃虛弱、氣滯痰多、大便溏泄者慎用,其滋膩之性可能加重消化不適。避免與蘿蔔、蔥白同用,以免影響藥效。務必妥善儲存,防止黴變。黴變的熟地可能產生有害毒素,切勿食用。 【搭配食療】熟地當歸粥材料:熟地15克,當歸10克,大米50克,冰糖適量(可選)。做法:將熟地、當歸加水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加入大米煮粥,可根據口味加入冰糖調味。功效:補血滋陰、調經止痛,適合血虛萎黃、月經不調、失眠多夢人群食用,可改善氣血狀況,提升睡眠品質。 熟地枸杞湯材料:熟地20克,枸杞15克,紅棗5顆,冰糖適量(可選)。做法:將所有材料洗淨,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1小時,加入冰糖攪拌至融化即可。功效:益精填髓、滋補肝腎,適合肝腎陰虛、腰膝酸軟、眩暈耳鳴人群食用,可增強體力,改善視力。
- $7.99
- $7.99
- 單價
- 每
-
【功效】 在傳統醫學中,淮山(山藥)具有健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脾虛所致的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肺虛引起的乾咳少痰,以及腎虛導致的遺精滑精、帶下清稀等癥狀。從現代營養角度看,淮山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祕;其含有的山藥多糖等生物活性成分,能增強免疫功能,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減少體內氧化應激損傷。 【別稱】 懷山藥、山藥、薯蕷、山芋(部分地區)、土薯 【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 【營養價值】 淮山營養豐富。其富含澱粉,是優質的能量來源;蛋白質含量適中,含有人體必需胺基酸,是構成機體組織的重要物質。維生素方面,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E及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B族維生素參與能量代謝和神經功能調節。礦物質上,富含鉀、鎂、鐵、鋅、硒等,鉀有助於維持心臟正常功能和血壓穩定,鎂參與多種酶促反應,鐵可預防缺鐵性貧血。此外,淮山還含有山藥多糖、尿囊素等生物活性物質,具有調節免疫、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儲存方法】 新鮮淮山:放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也可將其用紙巾包裹後放入冰箱保鮮層(4-8℃),可保存1-2週。 干淮山:用密封容器盛裝,存放於陰涼、乾燥、避光處,確保容器密封嚴實,防止吸潮氧化,可保存6-12個月。 定期檢查,若發現新鮮淮山出現軟爛、發黴,干淮山出現變色、長黴等變質跡象,應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用法用量】 直接食用(新鮮):新鮮淮山洗淨去皮後,可蒸、煮、炒食用,每日推薦攝入量為100-200克。 泡水飲用(干制):取干淮山5-10克,用溫水浸泡30分鐘後,加水煎煮15-20分鐘,代茶飲用,可搭配枸杞、紅棗等。 煲湯煮粥:製作湯品或粥品時,加入新鮮淮山(50-100克)或干淮山(15-30克),如淮山蓮子粥、淮山排骨湯等,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用量。 【注意事項】 淮山含有的澱粉酶可能引發罕見的過敏反應,有山藥過敏史者應避免食用。 新鮮淮山質地黏糯,消化功能較弱者過量食用可能引起腹脹,建議從小劑量開始食用。 處理新鮮淮山時,其汁液可能導致部分人皮膚瘙癢或刺激,建議佩戴手套操作,或接觸後立即用清水沖洗雙手。 干淮山需妥善儲存,防止黴變,黴變的干淮山可能含有有害毒素,切勿食用。 【搭配食療】 淮山蓮子粥 材料:新鮮淮山50克,干蓮子20克,大米50克,冰糖適量(可選)。 做法:新鮮淮山去皮切丁;干蓮子提前浸泡2小時;大米淘洗乾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40-50分鐘,至粥體濃稠,加入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補腎、養心安神,適合脾虛食少、失眠多夢人群食用,可改善消化功能,提升睡眠品質。 淮山銀耳羹 材料:新鮮淮山80克,干銀耳10克,紅棗5顆,枸杞10克,冰糖適量(可選)。 做法:干銀耳用冷水泡發2小時,去除硬根,撕成小朵;新鮮淮山去皮切塊;紅棗、枸杞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1小時,加入冰糖攪拌至融化即可。 功效:滋陰潤燥、益氣養血,適合皮膚乾燥、口干咽燥、氣血不足人群食用,可滋潤肌膚,增強身體活力。
- $16.99
- $16.99
- 單價
- 每
-
【功效】 在傳統醫學中,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核心功效。能有效改善濕邪內停所致的水腫、小便不利,脾虛引起的食少便溏、脘腹脹悶,以及心脾兩虛導致的失眠多夢、心悸健忘等癥狀。從現代研究角度看,茯苓含茯苓多糖、三萜類化合物(如茯苓酸)、脂肪酸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調節、抗氧化、抗炎、鎮靜等作用,有助於增強機體抵抗力、調節消化功能、改善睡眠品質。 【別稱】 雲苓、松苓、茯靈、茯菟、松腴、不死面 【性味歸經】 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腎經 【藥用成分與作用】 茯苓富含多種活性成分。茯苓多糖是核心成分,透過促進免疫細胞增殖,增強機體抗病毒、抗菌能力,發揮免疫調節作用;三萜類化合物(主要為茯苓酸、去氫土莫酸)具有抗炎、保肝及溫和鎮靜功效,可緩解炎症反應、安撫神經系統;此外,還含膳食纖維和脂肪酸,能調節腸道菌群、促進胃腸蠕動。這些成分協同作用,實現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維護機體內環境平衡的效果。 【儲存方法】 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處(適宜溫度10–20℃,濕度60%以下),遠離陽光直射和潮濕區域(如廚房、衛生間),防止發黴、蟲蛀。 用密封容器保存:選擇帶橡膠密封圈的玻璃罐、真空塑膠袋或錫罐,裝入後排出多餘空氣;若環境濕度較高,可在容器內放入1包食品級乾燥劑(如矽膠乾燥劑),每3個月更換一次。 避免與異味食材(如花椒、八角、香料)同放,防止串味;定期檢查,若發現茯苓表面出現黴點、質地變軟、散發黴味,需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用法用量】 煎服:日常藥用每日9-15克,可與白術、山藥等藥材配伍增強健脾效果,或與蓮子、酸棗仁搭配提升寧心作用,煎湯時小火慢煮,保留活性成分。 泡水飲用:取茯苓片5-10克,用溫水浸泡10分鐘後,加沸水沖泡15-20分鐘代茶飲用,可反覆沖泡2-3次。搭配枸杞5克或紅棗3顆,養生效果更佳。 食療食用:製作湯品、粥品或甜品時加入,如茯苓蓮子粥、茯苓銀耳羹,每次用量10-20克,可切小塊或研粉,更易吸收。 【注意事項】 陰虛無濕者慎用:茯苓利水滲濕,陰虛體質(表現為口干、皮膚乾燥、便祕)者食用後可能加重燥症,導致身體不適。 避免長期過量食用 :其味淡,長期大量食用可能削弱食慾,尤其脾功能較弱者,建議交替食用或搭配健脾食材(如山藥、紅棗)平衡藥性。 辨別正品與偽品 :正品茯苓斷面呈白色粉末狀,無明顯顆粒,略帶松香氣;警惕澱粉壓制的偽品,偽品斷面顆粒明顯,無松香氣味。 黴變茯苓不可食用 :受潮發黴的茯苓可能產生黃麴黴素等肝毒性毒素,即便清洗、煮沸也無法去除,需立即丟棄。 【搭配食療】 茯苓蓮子粥 材料:茯苓12克(切片或研粉),干蓮子15克(去芯),小米50克,冰糖10克(可選)。 做法:茯苓片(若用)和蓮子用溫水泡發1小時,沖洗乾淨;小米淘洗乾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800毫升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慢煮40-50分鐘(期間偶爾攪拌防糊底),煮至粥體濃稠,加入冰糖攪拌至融化即可。 功效:健脾養心、寧心安神,適合脾虛食少、失眠多夢、心悸乏力人群,早餐或晚餐食用,可改善消化功能和睡眠品質。 茯苓銀耳羹 材料:茯苓15克,干銀耳1小朵(約10克),雪梨1個(去皮去核切小塊),枸杞8克,冰糖20克。 做法:干銀耳用冷水泡發2小時,去除硬根撕成小朵;茯苓、枸杞洗淨。將銀耳放入鍋中,加1200毫升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1小時,加入雪梨塊、茯苓、枸杞,繼續燉30分鐘,最後加冰糖煮至融化即可。 功效:滋陰潤燥、健脾祛濕,適合秋冬乾燥季節或皮膚乾燥、咽干、輕度水腫人群,可補充水分、緩解燥感,同時改善脾胃功能。
- $9.99
- $9.99
- 單價
- 每
-
【功效】在傳統醫學中,海玉竹具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肺熱燥咳所致的乾咳少痰、咽干咽痛,以及胃陰不足引起的口渴咽干、胃脘不適等癥狀。從現代研究角度看,海玉竹含海玉竹多糖、黃酮類、氨基酸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免疫調節、補水等作用,有助於減輕氧化應激損傷,增強機體抵抗力。 【別稱】濱海玉竹、海岸玉竹、海生玉竹、沿海黃精(部分地區) 【性味歸經】味甘,性微寒;歸肺、胃經 【藥用成分與作用】海玉竹富含多種活性成分。海玉竹多糖是核心成分,具有免疫調節、抗氧化的作用;黃酮類物質具有抗炎、清除自由基的功效;還含有多種氨基酸和礦物質,是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物質。這些成分共同作用,起到養陰潤燥、生津止渴、調節機體代謝平衡的效果。 【儲存方法】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濕環境,防止發黴、變質。用密封容器保存,如玻璃罐、密封袋等,每次取用後及時密封,防止吸潮。定期檢查,若發現海玉竹出現黴變、變色、異味等情況,應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用法用量】煎服:日常藥用一般每日9-15克,可與麥冬、沙參等藥材配伍,煎湯服用。泡水飲用:取海玉竹片5-10克,用沸水沖泡15-20分鐘後飲用,可搭配菊花、枸杞等。食療食用:製作湯品、粥品時,加入海玉竹(10-15克),如海玉竹雪梨湯、海玉竹粥等,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用量。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慎服,其性微寒,可能加重寒症。務必妥善儲存,防止黴變。黴變的海玉竹可能產生有害毒素,切勿食用。 【搭配食療】海玉竹雪梨湯材料:海玉竹10克,雪梨1個(去皮切塊),冰糖適量(可選)。做法:將海玉竹、雪梨洗淨,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30分鐘,加入冰糖攪拌至融化即可。功效:養陰潤燥、潤肺止咳,適合肺熱燥咳、咽干口渴人群食用,可改善呼吸道不適,補充津液。 海玉竹粥材料:海玉竹15克,大米50克,枸杞10克,冰糖適量(可選)。做法:將海玉竹加水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加入大米、枸杞煮粥,可根據口味加入冰糖調味。功效:益胃生津、安神助眠,適合胃陰不足、口干咽燥、失眠多夢人群食用,可改善消化功能,提升睡眠品質。
- $28.99
- $28.99
- 單價
- 每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Get the latest updates on new products and upcoming sales







